对话人:
邵超峰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李 娜 本报评论员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升级、产业变革,释放出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李娜: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这不仅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更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邵超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是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着眼推动更高性能设备和更高质量消费品进入生产生活,将对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有力牵引,助力经济良性循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从企业到居民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认同,需求也呈现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等趋势,使生产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出现更新换代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就成了激活潜在需求和推进供给结构优化的有效抓手。以高品质产品满足并引导消费,以能耗、技术等新标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服务升级,让潜在消费和相关投资全链条充分“动起来”,将带动整个经济循环体系更高效运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李娜: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带动产业链升级,推动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
邵超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瞄准的是置换需求,是以优质供给来激活存量市场,最终实现对供需关系的优化和完善。在“双碳”目标牵引下,生产者、消费者都在关注用能问题,包括化工、电子、汽车、家电等领域,潜在更新需求进入集中释放期。聚焦重点用能产品设备,以能效水平提升推动产品设备节能降碳,将为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找到更多应用场景,并带动供给端进一步创新,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李娜:“更新”“换新”的同时,还要考虑废旧资源的处理问题,也就是如何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然,这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循环体系来支撑,背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和广阔空间。
邵超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需要生产、消费、回收全链条“跑起来”,缺少了循环体系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既要“更新”“换新”,也要“点旧成金”。比如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废旧电视经专业拆解,显示屏、电路板等部件中的塑料和金属以“有用资源”的身份重新进入产业链,成为生产新产品的原材料。“拆解”连着回收、生产等环节,这是一个有组织、推进再制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需要稳定的“货源”供给,能否建立更加完善的回收利用网络、形成稳定的产业生态至关重要。可以预见,鼓励引导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为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李娜: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关键要激发企业和消费者意愿。企业、个人都会算一本“经济账”,这也意味着,想要把这件惠民利企的好事办好,需要在“落实”上有更多考量。
邵超峰:产品更新换代涉及成本投入,不论企业还是居民都会考虑“性价比”,再加上回收价格标准不统一、路径不畅通等问题,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或个人参与积极性不高。瞄准这些“痛点”去解决,就成了提升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参与意愿的关键。以设备更新为例,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可以探索租赁方式创新,或为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更多元的融资渠道、破解短期成本增加压力等。而作为消费者,还会关心“换新”便利性、信息安全等问题。但无论是推动生产设备更新,还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或是其他层面的“换新”,都需考虑差异化需求。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序推动的过程,落点是让企业发展得更好更可持续、让居民生活得更便捷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