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吴宗英 思考传统女红布艺的现代表达(图)
本报记者 郭晓莹

  一位非遗传承人,不但把家传的手艺教给大家,还带动周边妇女一起创业增收。她就是“北辰民间女红布艺”非遗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吴宗英。

  从街镇到学校,从本地到外地,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吴宗英传授“北辰民间女红布艺”这项非遗技艺的身影。每个星期她的授课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从周一排到了周六。吴宗英一直致力于“北辰民间女红布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这几年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吴宗英还开起了网络直播,在直播间里教大家如何做各种各样的布艺。在直播间,她一边做手里的布艺,一边做演示、传授各种布艺的制作手法、技巧和经验,尽管只在早上六点开播一个小时,但仍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粉丝”的关注,有时直播间里观众达到1万多人。

  历经150多年传承发展 

  苏绣融合天津本土技艺

  “北辰民间女红布艺”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吴宗英的奶奶周秀英是“北辰民间女红布艺”的第二代传承人,也是这项民间手艺能在北辰生根发芽的关键性人物。

  苏州镇湖是苏绣的重要发源地。清朝末期,在苏州镇湖出生的绣娘任李氏,把当地民间手艺带到了上海滩。她在一家大户人家做乳娘。周秀英6岁多就开始和乳娘任李氏学习女红刺绣布艺等技巧。仁李氏一直陪着周秀英结婚生子。新中国成立后,仁李氏回老家镇湖养老,而周秀英跟随丈夫孩子回到婆婆家——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村。周秀英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为周围的乡亲们做孩子们穿戴的老虎帽、老虎鞋,女孩子们出嫁穿的嫁衣,老人们穿的大褂、家居饰品等。她的做工精细,作品别具一格。第四代传承人吴宗英从小就在奶奶和妈妈的影响之下,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北辰民间女红布艺”包括刺绣、绳结、补绣和珠绣等,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保留了流传于江南苏绣的细腻,又有天津本土的技艺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中国女红作品已成为集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品。民间女红布艺,每一个作品都被寄予希望,寓意着美好。

  尽管每天忙忙碌碌,但吴宗英仍然能做到“分身有术”。这是因为,吴宗英的六个徒弟在这项手艺的制作和传授上都已独当一面了。“六位徒弟中包括我的女儿柴国媛,学员朱红和杨丹,她们俩和我女儿的年龄差不多,是比较年轻的一代。我的同学诸葛世银,多年来耳濡目染,现在也完全可以去教授布艺、刺绣等手艺。还有一位徒弟张平,她的缝纫、布艺的技艺都非常好,如今也完全能独当一面。另外就是我的妹妹吴宗梅,制作和授课都很令我放心。”吴宗英说起这些徒弟如数家珍。

  研发中心40多位“精兵强将”

  带动周边数百人创业增收

  在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下,“运河北辰民间女红文化非遗传承基地”成立了,此外吴宗英还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展示着各类别各种各样的布艺产品,新作品还在不断增加。“根据四季变化,我们不断研发新产品。比如春天来了,我们生产孩子们出去旅游踏青时戴的小风帽,是镂空的,非常受欢迎。一到夏天,我们就开始做夏凉帽,也就是草编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制。”

  提到这个研发中心的意义和效果,吴宗英表示,“我的研发中心有40多名‘精兵强将’,每当我有了新创意,做好设计、简单交流后,他们基本都能理解到我的心意,很快就能将创意落地,执行力很强。第一批产品制作出来以后会再进行调整,比如颜色等,直到完全符合创意主题。这支研发队伍非常重要,他们是实现我设计创意的核心团队。”研发中心把更多的喜欢传统民间女红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和传承民间技艺。

  吴宗英一直致力于通过女红布艺带动大家一起创业增收,“运河北辰民间女红文化非遗传承基地”成立后,吴宗英有了更多空间去施展拳脚。

  “如今很多农民不再以种地为生,还有一些人员闲置在家。我通过这个非遗传承基地,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教授大家布艺这门手艺,培训合格后,就把订单分发给大家来做,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跟我一起做订单、创业的这些人,基本都是我亲手教会技术的,为了保证订单的完成质量,手艺合格了我才能给他们发活儿。在这方面我始终是很严格的。我们的订单很多,有些订单是稳定、长期合作的,也有很多订单是不定期的,一来就是急活的。急活的订单在价格上会比长期订单高一些。大家都齐心努力,产品质量非常好,甲方也都很认可。我们的信誉度很高,口碑很好。”

  “平时,总会有几百人参与到订单的生产中。订单多的时候,参与任务的制作者有300多人。记得去年有一次,有一家人在40多天之内做完手里的活儿,挣了1万多块钱。”

  用吴宗英的话说,急活就是“三高”,收入高、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高。而那种长期稳定、细水长流的活儿,比如勾手绢边之类的,制作者一天也能有三、四十块钱的收入。

  传统技艺加新材料

  设计出时尚新产品

  “我一闲下来就会去思考新的产品创意,我会琢磨开展女红布艺培训的村镇有什么风俗文化,还会想着如何设计一款适合他们那边销路的东西,带动大家创业增收。其实市场非常广阔,关键要研究人们的需求,其实也是以己推人嘛。由自己喜欢的样式、需求的功能出发,去设计出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做出来以后就会市场广阔。作为非遗传承人,在这个新的时代里,要把非遗手工艺进行创新,设计出新的东西来。用咱们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女红技艺,再结合目前与时俱进的新材料,用传统的技艺做时尚的、让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吴宗英说。

  根据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设计出作为当地旅游纪念品的文创产品,这也是吴宗英的长项。近日,吴宗英受邀设计一款有滨海新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我正计划着写个设计方案,主打草编包,我现在计划用环保材料拉菲草来制作手工草编包,上边再缝一些水草、小螃蟹、小虾之类的元素,体现当地的特点,还可以延伸设计出配套的草帽。”

  由于吴宗英的新创意和新设计不断,订单也是源源不断。今年初,吴宗英用一个月时间设计制作了布艺龙,寓意着龙年吉祥如意,“目前来私人订制布艺产品的客户也比较多,比如今年手工制作的小龙帽,以传统手法制作出龙的鼻子、眼睛、小龙须,看起来惟妙惟肖,所以这东西非常好卖,很多人来订制。”吴宗英说。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非遗的支持政策,吴宗英的感受非常深。“当初走进天津工业大学举办的非遗研学班,接触到很多新的理念。那次研学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来授课的也都是全国知名的非遗大师。这次学习让我耳目一新,强烈地意识到咱们的非遗文化必须要代代相传,需要在传承中融入很多科学的现代发展观念。这次学习之后我才开始整理自己家的非遗传承谱系。”

  “国家对非遗的支持政策,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国家对非遗的支持政策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今随着非遗知识的普及,大家对非遗产品的价值有一定的认可,这给我们产品的宣传推广带来了便利。所以说,国家政策对非遗的传承、发展和市场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吴宗英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