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我市耳鼻喉科医学专家表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类的耳朵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中、不正确使用耳机、耳部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听力损失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未来的听力保护将是科技与日常结合,凸显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爱耳护耳。
专家强调,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各年龄段的听力保护和听障治疗。但听力保护仍重在早防早治,每个人都应定期做听力检查,发现问题积极科学干预。日常还应重视用耳卫生,保持外耳清洁,防止外耳损伤;摒弃不良掏耳习惯,切忌用火柴棍、牙签、发夹等掏耳,以免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外伤性鼓膜穿孔;游泳时宜戴耳塞,有外耳道耵聍、中耳炎病史者游泳前宜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
耳聋基因筛查防患于未然
预防出生缺陷生育健康宝宝
近年来,生物基因技术在预防耳聋等出生缺陷方面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杨相立说,我国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平均每一千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5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目前通过对新生儿父母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尽早发现先天性聋儿,特别是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患儿,该病多在幼儿期至青年期之间发病,表现为进行性、波动性听力下降,甚至刚发病即达到极重度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尽早进行耳聋干预治疗,最大限度避免成人聋。杨相立表示,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听力健康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创新,为治疗遗传性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等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热点,它们有望为听力障碍提供根本性的治疗方法。
另外,在育龄夫妇中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筛查,并将耳聋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出生缺陷。杨相立建议,有孕育计划的夫妻可以一起到医院进行耳聋基因携带者筛查,最晚不能晚于孕早期。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夫妻双方都携带耳聋基因,怀孕后则非常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即在孕10到13周,对绒毛进行耳聋基因诊断或在孕16周以上对羊水进行耳聋基因诊断。
智能耳机自动调节音量
主动护耳掌握“60-60”原则
无论是走在马路上还是坐在公交车、地铁里,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杨相立表示,近年来,与噪声直接相关的听力损伤病人持续增多,年轻人特别多见,很多都与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关系密切。现在一些智能耳机能够根据环境噪音自动调节音量,可能会降低耳机对耳朵的伤害概率。
“减少耳机对听力的伤害不能依赖智能设备的被动调节,缩短耳机使用时间才是更加主动的听力保护措施。”杨相立说。他建议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在室内听音乐,可使用声音外放设备,减少耳机的使用。年轻人尽量避免在地铁、公交车中使用耳机。运动时也别用耳机听音乐,因为有氧运动使得血液流向四肢,内耳此时更容易受到伤害。
他建议习惯每天戴耳机听音乐的人最好每年检查一次听力,成人一般做耳科常规检查和纯音测听或言语测听即可。发现问题,再详细检查其他项目。生活中一旦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等现象还应及时做听力检查。
助听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耳蜗助力老年听力康复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老年性耳聋占据了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占比为51.61%。听力下降会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容易变得性格孤僻、自闭,也可引发老年痴呆症。杨相立提醒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有耳科保健意识,60岁后最好能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测,耳聋后要及时到专业机构配戴合格合适的助听设备。未来,助听设备也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助听设备可以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融入产品中,通过深度学习以及大数据分析,对用户画像、听力曲线、使用习惯、听觉场景等进行智能分析,为每个老人定制个体化的聆听方案,让患者听得更舒适。
杨相立说,听觉器官老化属于自然规律,目前尚无逆转此过程的方法。但中老年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积极预防老年聋。第一是要控制“三高”,如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加速老年性耳聋的进展。第二避免不良刺激。老年人也要注意一次戴耳机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第三慎用耳毒药物。避免应用对听力有损伤的耳毒性药物。另外,老年人发生听力下降后,及时科学验配助听器是保持现有听力的重要保健举措,建议老年人到大医院具有专业资质的验配助听器中心进行验配,并在医生指导下尽快适应助听器。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病人可以植入人工耳蜗。人工耳蜗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老年性耳聋,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关链接
生活中的爱耳小科普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人耳分泌物俗称耵聍,通常干燥如碎片。人在咀嚼时耵聍可自行脱落,因此多数人无需掏耳。然而,有些人的耵聍如油脂般难以自行排出,就需要定期清理。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做一次检查,切勿自行挖耳,以免引发感染。
耳朵进水怎么办?外耳道的末端被鼓膜遮挡,所以正常的外耳道是不怕水流进去的。但有时水流进去,会在耳道内形成一个封闭的水膜,使人产生“闷堵感”,或者耳道里面有堆积的耵聍,耵聍吸饱水以后也会产生“闷堵感”。所以,在耳朵进水后可以先用蹦跳的方法将水跳出来或用干棉签轻擦耳道口吸出水来。但如果上述方法都不管用,就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耳朵里进小飞虫怎么办?部分虫子喜光,可尝试用光源在外耳道口照明,看看它有没有可能飞出来。如果虫子不出来的话,可以尝试往耳朵里面灌少量水或是食用油,先把蚊虫闷死,然后尽快到医院就诊,把异物取出。切勿自己用挖耳勺,以免刺激虫子深入,损伤鼓膜。
打耳洞会影响听力吗?耳洞多在耳垂,属外耳,对声音传导影响很小,因此打耳洞并不影响听力,但需预防感染及瘢痕形成。打耳洞切勿穿行耳廓软骨,以免感染致畸形。
坐飞机耳朵发闷怎么处理?人耳中,有一个咽鼓管连接鼻腔与中耳,调节气压平衡。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降低,中耳气压相对增高,鼓膜膨出;下降时相反,鼓膜内陷。若咽鼓管调节不佳,就会耳感闷堵,甚至听力下降。此时可捏鼻鼓气或做吞咽动作,使咽鼓管开放,中耳内外压力平衡,缓解症状。 记者 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