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读书
一代名家眼中的书画修养(图)
陈华文 许俊扬
《吾国之色》,于非闇著,文津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

  二十世纪上半叶,很多学人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在诗词书画方面也造诣尤深。其中,于飞闇(1899—1959)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读《吾国之色》,能看出一代名家在艺术方面的建树和卓识。

  于非闇是现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大师,与陈之佛齐名,画坛号称“南陈北于”。他早年教书为业,后进入报界,主持多种报纸副刊栏目,并撰写百余万字随笔杂谈。他曾经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机构任职。1949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吾国之色》一书,根据文章发表时间先后,编为金石书画、负暄续录、颜料淘治三部分。该书是他自己学画、创作经历和心得,一篇篇文章兼具理论性、普及性和实用性。

  本书《吾国之色》之名,取自书中的同名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于非闇用简约的文字,梳理了中国绘画自远古以来对待色彩的态度。中国自有绘画以来,就重视色彩的使用。黑色在西画里是边缘之色,但是在中国传统书画体系中,黑色极为重要。在锡管装颜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画家一直都用自制颜料。如果对自然界的矿物植物一窍不通,想自制出理想效果的颜料是无法想象的。故一些大名鼎鼎的画家,自制颜料也成为独门绝活,每个画家制作的颜料各不相同,直接用于画作之中,其画风也各有千秋。长期以来,画家和文人对于颜料的制法,少用文字记录,但是于非闇却认真梳理中国古代颜料的制作方法,由此成为中国画颜料制作的杰出代表。

  于非闇在中国书画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已经有很大的知名度,不少人经常向他请教学习书画的秘诀。在本书《为初学书画答某读者》一文中,他对于如何学习书法提出了看法。其实古往今来,很多初学书法之人,都在追问一个问题:学书何以是正途?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一个书法家学书之路各不相同,对文化和书法的理解和认知也不相同。他认为,学书要从唐人入手。唐人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不要学,要从褚遂良学起,理由是他的字有法度,可以上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下启元明。随后,要写小楷,小楷从王羲之的《乐毅论》学起,由《乐毅论》而《黄庭经》,转而学《曹娥碑》。无论学书哪个阶段,小楷不能间断。在掌握楷书书写技巧之后,要学汉隶,汉隶从《礼器碑》入手。在谈及临写王羲之《兰亭序》时,于非闇的观点是:由于该帖真迹难寻,现在的《兰亭序》都是唐宋人仿写。学习行草,临《圣教序》是不错的选择。现在一些人谈及如何学习书法,网上的观点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说三个月正确的练习就可以让书法“登堂入室”,这全然是误导和忽悠,学书路漫漫,没有捷径可登。

  于非闇笔下的花鸟画自成特色,他舍去了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纤细,表现出两宋时期工笔花鸟画精致严谨、华贵典雅的特色,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注重在写生中的独特感受,并且与他的瘦金体题款相结合,画面韵味无穷。他所绘题材以禽鸟、花竹、草虫、蔬果等为主,他通过描绘一些自然中常见的物象抒发情感,表现对自然美的喜爱。“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在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可谓将“富贵”与“野趣”融为一体,打开了雅俗共赏的大门。

  中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和绘画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文人画”,更是强调书画的紧密关系。那么何为“文人画”?一直以来没有标准答案。于非闇认为,“文人画”是“有学识思想的人,经一定训练和陶冶,不用文字,或兼用文字,以写出其思想、意志、品性,目的是使人们见了其作品,不觉要欣然地赏识而同情,兼可以认识作者的胸臆和品格”。中国历史上,对于习画之方法,留下了不少画传、画谱、文集等等。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画家自述心得,不是金科玉律,非牢不可破。作为习画之人,不能一股脑地全盘接受各种画论,要在传承中拓新,要画属于自己的画。

  学习中国画,在于非闇看来,重要的是加强修养和练习。而修养,就是“一个人的学识、经验、阅历。人的学识少,画作就会显得甜俗。”学习中国画,要格外注重提升修养。如何让修养提升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是提升道德境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终身修炼,道德境界高了,那画作的品位不会太差。现在有些画家全然是为了展览、获奖和卖好价钱而画画,在名利的驱逐下,创作不可避免地偏离艺术的初心。心正之人,作品当中必然充盈着正气和正能量。其次是夯实文化底蕴。画作表达的主题和内容,折射出画家的文化储备。现在有些画家,自以为只要有高明的表现技法,作品就能横行天下。其实,真正支撑一个画家创作走向远方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是拥抱生活。画家需要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在气象万千的人间烟火中寻找灵感、挖掘素材。闭门造车式的创作不可能涌现出震撼人心、口口相传的好作品。

  《吾国之色》中收录的文章,集中展示了于非闇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整体看法,文章谈古论今,或长或短,半文半白,隽永优美,彰显学识和智识。总体上看,此书显示出老一辈学人为学为文之严谨,尽管书中文章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但是至今闪耀着艺术思想的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