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与遵循
孟庆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阐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一以贯之的历史唯物主义遵循,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认知和把握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等科学维度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价值维度的交叉融贯、辩证统一中历经百年探索和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特别重视探索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革命目标的内在关系。他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当时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职责是“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对中国革命社会历史条件的科学认知与坚定不移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真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由领导人民革命转变为领导人民建设。成立之初的新中国可谓“一穷二白”,不仅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十分不发达。针对新中国这样一种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同志清醒地指出,“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脱离具体历史条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会是“海市蜃楼”,所以此时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要结合中国历史条件建设“农业是基础,工业为主导”“重工业优先、农轻重协调发展”的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提出,表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脱离历史基础的以教条式的共产主义建构的苏联式现代化的弊端,所以在建构新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要牢记落后的农业大国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大的历史基础和基本国情。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是在科学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虽有起有落、有进有退,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历史性地“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和反思西方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小康之家”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他指出,我们讲的四个现代化,不是西方的现代化,而是“小康之家”,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与西方相比“把标准放低一点”的现代化,是到本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的现代化。此后,邓小平同志又在充分把握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内在张力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就,结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对“小康之家”的“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了更长远更具体的筹划,集中体现在“三步走”发展战略上。“三步走”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目标具体化为更加切实可行的步骤,从较低的发展目标作为起点,逐渐升高目标要求,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审视的深化,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理论自觉和主动选择,展现了现实实际与美好前景的有机统一。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小康之家”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推动下,中国不仅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历史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决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的现代化”熠熠生辉,中国在正确道路上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带领人民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亟待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审视,与时俱进地加强对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科学认知。总的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的科学认知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两方面。理论上主要体现在,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遵循。实践上主要体现在,实现邓小平同志设定的“小康之家”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创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受惠的好时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表明,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变小了。正是基于对理论创新和中国实践的科学认知的不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科学认知的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理想的认识也达到了新高度,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西方社会的根本超越。时间规划上,新的价值目标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了,比之前规划的21世纪中叶提前了15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实际的科学认知越来越精准、越来越自信;衡量指标上,相比之前的战略规划,指标更加多元,方向更加明晰,经济量化指标不再是唯一发展指标,美好生活、幸福感、满意感、安全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等多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指标体系基本建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内涵的把握越来越准确。这种价值理想的深化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重要特征等阐发上。

  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中,通过坚持和发展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存在多种通往现代性的不同路线”,而且还开辟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迈向更高历史进程的全新文明形态。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