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
金之平视线~~~——营造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①
新视野~~~
锐评~~~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没有无用的资源, 只有打不开的思路
李娜

  贫瘠的盐碱地上也能种出优质粮?答案是肯定的。

  位于大港油田腹地的太平村,土地全盐量平均在7.14‰,最高达10‰,属中重度盐碱地,几乎啥都不长。为了让土地更“健康”,当地依靠改良技术来降低土壤酸碱度,有效抑制土壤盐分,在盐碱地上种水稻,种出满田“稻香”。与太平村不同,同是向盐碱地要粮,武清区丁家瞿阝村种的是小麦,他们将重点放在了选种、育种上,经过多次改良的小麦品种,耐盐碱、更抗旱,也更适合这片土地。

  旱有旱的对策,碱有碱的文章。盐碱地是农业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但只要利用得当,也能做好特色农业的大文章。关键在于,能不能将这种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这背后是思路和观念的转变。你怎么对待土地,土地就会怎么回应你。盯着土地资源的不利方面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立足资源实际,探索发展的路子,才有可能打开发展的新空间。土地先天条件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但最终发展成效如何,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仍以盐碱地治理改良、改造提升为例,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改良模式,如西北内陆区的膜下滴灌、滨海盐碱地的暗管排盐,等等。随着治理技术的应用提升,贫瘠土地上的农业生产条件正得到有效改善。

  以地适种,也要以种适地。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把功夫下在种子上,是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文章的一个重要章节。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是持续性的发展命题,现在看来,挖掘其生产潜力,已经不是种出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向种好迈进。以科技为支撑,让更多优良种子“适地”而生,盐碱地上也能走出致富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摸清资源底数,也需要协同攻关,更需要通过引导、示范等为好品种的开发、推广、应用创造有力的发展环境。土地提质改造、适地种源开发,两端相向发力,盐碱地上种出优质产品的距离会更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会更顺畅。

  “存在即合理”,没有无价值的资源,只有打不开的思路。就像在科技助力下,曾被视为“无用之物”的工业废气、废水都有了用武之地。盐碱地也好,石头山也好,都有着无限的利用空间等待去挖掘。因地制宜,量身定制,都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