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犹如一张金名片,需要不断擦拭。
近来,红桥区政务服务办紧跟企业和群众需求,探索多种场景式审批,为医疗、公共场所、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贴心服务。譬如,开办一家口腔门诊需要办什么证照,准备哪些材料,走多少流程?企业不需要提前了解这些,只要来到政务服务办,就能获得一套“量身定制”的专属业务清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许可、放射工作人员许可等各项需审批事项,集成化办理,企业跑一趟就能办齐所有手续。
类似这种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的例子,在天津还有很多。良好的政务服务就是要通过更巧妙的施策,满足企业和群众的不同需求,用个性化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个性化服务来自观念的转变。曾经“一张药方管到底”的服务理念已经不好使了,没有哪个固定的流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程式化的服务流程、服务方式也满足不了企业经营产生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性质不同,就提供专属流程;需求不同,就送上定制服务……多花心思,多动脑筋,不断自我加压,根据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把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便捷的服务带给企业和群众。
支撑“个性”服务,需要能力本领的不断精进。譬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不断加强系统规划、数字平台建设、数据对接等,让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和共享速度进一步加快,从而为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奠定基础。
在挖掘更多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跨区域、跨部门等各类因素的影响,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还存在系统对接深度不够、数据共享难、服务标准和规则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更需要完善机制,协调各方,打通“经脉”,让政务服务站上“云端”,探索出网上网下相互补充的政务服务新范式。
个性也在不断揭示共性。追求“个性化”并不是目的,通过倾注脚力、心力和脑力,越来越多的定制服务也在为整体政务服务模式的完善和健全提供着经验和资源。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工作方法,形成标准化流程,也是强服务、提效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