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楼春秋【31】
原怡和洋行大楼:
诉说“洋行之王”的往事(图)
季 诚 题图摄影:姜晓龙
扫此二维码,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天津解放北路与大连道交口东南隅,矗立着一座身形并不高大但沉稳庄重的深灰色金融建筑,它就是解放北路157号的原怡和洋行大楼。该建筑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由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与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1796—1878)于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创立之初以创始人威廉·渣甸之中文译名命名为“渣甸洋行”,标志为苏格兰“国花”蓟花。

  渣甸洋行早年主要从事茶叶及鸦片贸易。18世纪初,英国人对茶的需求量攀升,但中国很少需要西方的产品,英中贸易逆差巨大。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等地大量种植罂粟,制成鸦片销往中国。清道光十八年(1838)九月,道光皇帝派遣直隶总督琦善在天津查禁烟土。翌年四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实行禁烟。洋行的经济利益受损,创办人渣甸来到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清朝开战,同时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渣甸和马地臣不仅参与了鸦片贸易,也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罪魁之一。特别是渣甸对他爱丁堡大学的校友,英国外交大臣亨利·帕默斯顿勋爵(Lord Palmerston)的游说起到重要作用。

  渣甸洋行成立之前,有“天子南库”之称的广东十三行在广州叱咤风云。伍氏家族的“怡和行”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清政府的禁烟运动及鸦片战争的爆发,让十三行遭受重大打击,怡和行亦逐渐走向衰亡。1842年,渣甸洋行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为借助怡和行在内地的名声,将“渣甸洋行”更名为“怡和洋行”。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初,是英资四大洋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和记洋行、会德丰洋行)的天下。其中成立最早、实力最强的便是怡和洋行,曾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说。当时,怡和洋行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亦被称为“洋行之王”。

  怡和洋行天津分行于清同治六年(1867)设立,是仅晚于高林洋行的天津第二家洋行,最早的办公地点在原天津英租界河坝道(今台儿庄路)。怡和洋行的规模位居天津四大洋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仁记洋行、新泰兴洋行)之首。

  位于今解放北路的原怡和洋行大楼始建于1920年,1921年竣工。大楼建成后,人们将怡和洋行大楼北侧垂直于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的道路命名为“怡和道”(E Wo Road),该路名一直沿用至1949年。大楼为二层建筑,平面基本呈日字形,设有三间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861平方米。当年怡和洋行的进口部、出口部、轮船部、机械部、木材部等管理机构均在楼内办公。大楼后院原建有仓库,东临海河,地处要冲,交通便利,为其商贸进出口创造了优越条件。

  建筑外立面整体采用水刷石饰面,呈深灰色。建筑长边向西面向解放北路,立面除与西北转角相接的一跨之外,呈左右对称设计,主入口位于西立面中间部位。入口顶部女儿墙拔高,做三角山花加强入口的引导性。山花下两组科林斯柱式巨柱形成凹廊,二层为三扇一组的长方窗,首层大门划分为上下两层,门楣做涡卷装饰,门套线脚层层叠涩,细腻精致。大门两侧各四跨,用方形扶壁柱分割,柱间做长方窗,用简洁的方形窗框和窗台线脚装饰。与西北转角相接的部位有一个小门,曾作为银行自动取款机独立入口。建筑另一主入口位于今解放北路与大连道交口处,占据地理优势。入口处做折角处理,顶部女儿墙做了一个很矮的二层台,台顶做一装饰性华冠。二层为三扇长方窗与立面装饰线框相结合,形成五均分的节奏感。窗槛墙很宽,其上设置匾额。首层满开四扇铜框玻璃大门。大门上方的铁艺玻璃雨棚未见于历史资料,乃新增构造。北侧没有入口,立面采用和西立面近似的手法,除与西北转角相接的一跨之外,其余三跨左右对称。正中一跨将科林斯柱式变为双扶壁柱,顶部亦采用三角山花和女儿墙拔高的手法,与西立面相呼应。

  渣甸1843年退休,回到苏格兰后担任国会议员,不久病逝。马地臣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被驱逐出境,但并未立即回国,曾一度在中国沿海走私鸦片。马地臣的坟墓位于英国萨瑟兰郡的莱尔格,据说墓碑上雕刻着罂粟花。渣甸一生未婚,马地臣婚后无子。最终渣甸的姐姐继承了他的财产,她和英国人托马斯·凯瑟克(Thomas Keswick)结婚后,怡和集团由凯瑟克家族掌管至今。

  自1872年开始,怡和洋行逐渐放弃对华鸦片贸易,随后投资业务呈现多元化。1912年后,怡和将总部设于上海。1949年后,怡和在中国内地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其在中国内地最后一家办事处关闭,总部迁至香港。1984年,怡和将公司注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今天的怡和已经是一家多元化的国际集团。只是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这家集团的“第一桶金”是从鸦片贸易中获得的。

  (本专栏图片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1872年开始,怡和洋行放弃对华鸦片贸易,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此后,怡和洋行首席买办梁炎卿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北方的草原。内蒙古包头,100多年前,悠扬的驼铃带着大量货物来到天津,中国北方优质的皮毛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天津的洋行去包头收购皮毛,所以,包头的皮毛从驼道运来,最鼎盛的时期,每年有2000多万斤的毛,将近25万张的皮子运往天津,占了整个天津出口量的91%。驼道、火车、码头、出海,梁炎卿开辟的这条黄金商路,最终变为天津出口的主要渠道。到1930年,天津畜产品的出口量竟占到全国的60%以上。(节选,有改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