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说华服
无处不在的
服饰词语借用(图)
华 梅 题图摄影:姜晓龙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屡见媒体,生动地体现出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干劲。袖子本来是衣服的一部分,为什么能形象地反映出人的内在驱动力呢?这就充分说明了服饰文化广博的覆盖性和影响力。

  日常生活中,借用服饰来阐明一个观点,强调某一规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年轻时曾受邀参与一套丛书的编撰,主编是国家文物局的一位专家,他来信委婉地告诉我总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说千万不要“穿鞋戴帽”,我理解是每个章节不要前面一段开场白,后面一段结语,果然被认可。可是日前看央视新闻,安徽一茶叶产区负责人介绍先进经验时说,要想让茶山保持良久的可利用率,一定要“穿鞋戴帽”,我又一次听到这个词语的借用,但寓意与前完全不同。山上种茶树,要保留山坡和山顶上的原生态,原有的各种树要原样保留,不可盲目扩大茶树种植面积,方能保证茶山的可持续发展。这或许就是服饰文化的魅力吧。正如“大胜某国”和“大败某国”都是我们胜了,外国人仅从字面上很难搞懂,但它正是中华文化永久的奥妙。

  借用服饰词语来形容事物状貌的例子自古有之,如“冠冕堂皇”,帽子不叫帽子而称为冠,起码是有身份有地位或有官职的人戴的,成年礼中的“冠礼”亦为士一级人家男子20岁时所进行的礼仪,20岁被称为“弱冠之年”。冕更是帝王的专属首服,重大礼仪上高官得以戴一戴,毕竟不是常事。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头上有小冕,那据说是梅兰芳先生对“虞姬罩”的改革而形成的,没有历史意义。“冠冕”加之“堂皇”是很气派的样子,同时很耀眼,庄严体面且不可一世,但实际用起来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说:“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写道:“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暗夜里进行一些离间、挑拨、分裂的勾当的,不就正是这些人么?”很显然,原本很高贵权威的服饰形象词语,实际上成了文学语言中的贬义词,这是颇有趣味的。

  清代《笑笑录》里有一段文章,说两个学生欲上京谋生,行前辞别老师,请教要做好哪些准备。老师言道,你就带上一百顶高帽,走到哪里都是用得着的。学生说,是啊,如今人都爱听吹捧,哪有老师这么开明谦虚、真心治学的啊!老师听后非常高兴。此学生对彼学生说,高帽只剩下九十九顶了。帽子在头上,再若高,那一定是被夸耀、献媚,或是不成文的荣誉。如果是帽子,不高,多数是麻烦了,被扣上帽子一般指法律之外的罪名。这就是服饰文化的玄妙与深远。一个有关词语,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如“拂袖而去”,一般是追不回来了,这一着装行为已充分表达出特定着装者的愤怒或决绝。服饰所显示出的一个举动足以反映出人的心态或身份需求。“正襟危坐”和“科头箕踞”肯定不一样,表面看是服饰形象,实则包含许多。

  以成语为例,看起来像形容衣服和外表的,实际上是描述一个人的整体,包括处境和层次。如“衣冠济楚”和“衣衫褴褛”,说的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但只是这样理解也不行,“绿蓑青笠”就不能这样看,也许是渔翁,也许是隐居的士人。“布衣韦带”与此用法相同,可以指未入仕的平民,也可以指学富五车、避居山林的高士。当然,有些看起来差不多的借用服饰的词语,用法上有一种习惯,读者听者也能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来,如与上大致相同的“革履麻绦”,多指穷苦人或出家人,一般不指高层次文人。再如“衣不完采”语出《史记·游侠列传》,“衣不曳地”语出东汉荀悦著《汉纪·成帝纪》,都是说衣着朴素或长辈有病故意不着长裙的意思,这在使用时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则。

  借用服饰的成语很多相当透彻,甚至千古沿用下来,“衣锦还乡”的意思谁都能懂,身着锦缎衣服荣归故里,或做高官,或发大财,语出《南史·刘之遴传》。与其相关的“衣锦夜行”或“衣绣夜行”,那就很清楚了。大晚上黑漆漆地出去,穿多好也没人看见啊。《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项羽说:“高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子路结缨”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临危也要系好帽带,后喻勇士视死如归;“两袖清风”则不必再去查找明代都穆著《都工谭纂》,活生生一位清廉的官员……

  中国汉语方块字的形象性和谐音以及歧义的特点,使它可以轻易转换成生动的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而服饰又是与人须臾不可分开,所以借用服饰词语来用作郑重含义的例子举不胜举,鲜活并永远生存在人们面前。 题图摄影:姜晓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