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我市各大医院近期都举行了眼科义诊和社区公益活动。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李丽华表示,今年的主题特别强调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包括了0至6岁学龄前、6至18岁儿童青少年期、18岁至40岁壮年期和40岁以上中年及老年期四个年龄段的眼健康管理,每个阶段的眼健康主要问题有很大不同,管理也各有侧重。
李丽华认为,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做眼部查体是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基础,有利于尽早发现眼病尽早干预,避免视力受损、致盲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她还提醒市民,目前不合理使用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已经成为影响各年段人群眼健康的突出问题。建议各年龄段人群使用视频终端要遵守“20-20-20”原则,即看电子产品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至少20秒。此外还应注意不要在黑暗处看电子产品、不要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
6岁前:关注远视储备
重视先天眼病弱视斜视筛查
李丽华说,宝宝3岁前应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视力检查。在我市,宝宝从出生后42天就要接受先天性白内障等眼病筛查,同时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0至6岁的儿童大约要接受13 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并记录在眼健康档案中。目前,档案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视力屈光状态,如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眼部健康,如眼底、眼压、眼表健康;角膜曲率;眼轴;双眼视功能,如是否存在视疲劳、阅读障碍、调节异常、融像异常等。
“6岁前宝宝的眼健康重点是对眼睛先天性疾病和弱视、斜视等眼病的筛查以及近视预防。宝宝定期眼部筛查发现异常要遵医嘱到医院复检,一旦确诊弱视要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弱视在3岁前治疗效果最好,6岁前治愈率可达95%至98%,年龄越大治疗效果就会打折扣。此外,日常如果有以下情况也要警惕,如宝宝两只眼看东西的方向不一致;在阳光下爱眯眼怕光;看书看电视时歪头、偏脸;看东西很近,这些都是弱视形成的警报信号,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
对于近视的预防,李丽华建议宝爸宝妈要关注宝宝的“远视储备”。0到6岁的孩子视力发育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生理性远视,这被称为“远视储备”。“远视储备”在新生儿约有600度至700度,到了4至5岁时有200至225度,6至7岁时有175至200度,这些“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决定了孩子是否过早发生近视。将近视防控端口前移,积极保护0至6岁儿童的“远视储备”,正在成为青少年近视预防的全新切入点,并有望成为控制小学生近视的突破口。因此0至6岁儿童的眼健康管理中一旦发现孩子“远视储备”消耗过快,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照明、坐姿、用眼习惯等行为方式来干预,同时每6个月复查眼健康档案监测的各项内容。
18岁前:控制近视进展
视功能异常及时训练
“6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的重点包括视功能异常、近视等屈光参差、远视、散光、弱视、斜视等管理,其中近视防控是该年龄段的重中之重。”李丽华说。这一时期的眼健康管理对成年后的眼健康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已经对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建立了眼健康档案并对他们分级管理,通常按近视程度分为五级。
一级管理是对视力正常的孩子进行近视预防和早期干预,指导近距离用眼时间、坐姿、握笔姿势等视觉行为。发现近视端倪则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包括改善照明、纠正坐姿、增加户外活动等,同时对视疲劳、阅读障碍、调节异常、融像异常等视功能异常进行视觉训练。
二级管理是对一般近视进行矫正,通过精准验光、精准防控、视功能检查、定期随访和视觉行为管理获得优质的视觉品质和良好的矫正视力。
三级管理的重点人群是高危近视儿童、近视进展较快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眼健康状况,选择精准的个体化方案,目前常用的矫正方式包括特殊设计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离焦RGP、药物和视功能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接受视觉训练的儿童青少年还需要长期家庭训练来巩固视觉训练的效果。
四级管理是对高度近视者进行管理,以预防及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症。这一时期的管理需要定期进行眼底照相,对高度近视并发症早发现、早转诊。
五级管理是则对近视合并眼病者的管理。近视常见的合并眼病包括斜视、弱视、过敏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矫正近视要考虑这些疾病对视力的影响。
李丽华特别强调该年龄段的近视儿童青少年要重视和积极预防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是简单的屈光度数增加,它会对眼健康产生更长期的的危害,比如影响外观,比如眼轴延长,眼球突出;破坏眼球结构,使眼轴延长,球壁变薄,眼球变形;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眼底病理性改变概率明显增加,如视网膜裂孔、出血等。
40岁前:视疲劳高发期
治疗还需对因加对症
李丽华说,视疲劳现已成为18至40岁青壮年人群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这个年龄段眼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视疲劳对中青年人来说,会加速视觉功能退化,导致眼睛过早出现老花。有视疲劳的人从事阅读、针线活、察看仪表等精细视作业,时间稍长即会发生眼胀、视力模糊、头痛流泪等症状。有人甚至会出现恶心想吐、眩晕或神经衰弱,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过去视疲劳发病人群以司机、精细作业者为主,现在却成为各个行业的高发病,大有流行之势,特别是在办公室人群、知识阶层和学生中更为普遍。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症状轻微,经短暂的眼部休息后可得到恢复,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眼睛长期超负荷运转,视疲劳难以彻底治愈。
“视疲劳与干眼症、结膜炎的症状相似,极易误诊。在明确诊断视疲劳和给予治疗之前必须通过各种检查找到引起视疲劳的病因。”李丽华说。视疲劳的治疗以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对因治疗首先要消除病因,比如屈光不正需要精准矫正、视功能障碍需要配合视觉训练。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改善眼调节功能药物和人工泪液、睫状肌新麻痹药物和中药等,非药物治疗包括雾视法、远眺法和眼保健操等。
李丽华说,视疲劳的预防首先要有正确的屈光矫正,欠矫、过矫、散光不足都可能引起视疲劳。其次要有良好的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和全身状态。通常建议室内最佳中心照度为500至750lx ,色温为4000K左右的暖白光;照明中心照度与周围光线照度比值要小于3,越接近1越好。室外最好能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包括变色、染色、偏光片镜片。用眼习惯遵循用眼“20-20-20”原则,并保持正确的视频终端使用姿势,比如调整屏幕位置、亮度、字体大小;根据环境光线调整亮度、眼睛距电脑屏幕50厘米以上,视线略低于平视线10°至20°,屏幕略倾斜。适当放松精神心理、积极运动锻炼以保持良好的全身状态。
40岁后:进入老视管理
眼底眼病老花都要关注
“40岁以后人眼功能逐渐衰退,老花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对视觉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40岁以后眼健康进入老视管理期,建议定期进行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在内的眼部体检,建立眼健康档案,实现眼部高发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户外活动要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伤害,日常要减少视频终端的使用时间,同时积极保持全身健康,远离糖尿病眼病。”李丽华说。
李丽华说,老视管理的眼健康档案中不仅包括正常老花等屈光不正管理,还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眼底病等年龄相关眼病的管理以及全身疾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眼病的管理。目前认为老视管理要从35岁至40岁中青年人的早老视预防开始。这部分人最重要的眼健康管理内容是建立良好的视觉行为习惯,比如控制对手机等视频终端的使用时间,尽量避免过近距离(小于20厘米)的工作或阅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全身状态。如有屈光不正要及时矫正,必要时使用渐变焦眼镜,同时可以辅助抗疲劳等视觉训练。40岁以后正式进入老视管理期,此时眼健康管理的重点是科学的个体化屈光矫正,以满足不同场景下视物清晰舒适持久,可以选择渐变焦、阅读镜、变染色镜片、接触镜等。对于已经对合并有年龄相关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老视人群要进行眼健康综合管理。这部分人群除建立良好的视觉行为习惯和舒适的老视矫正外,更重要的是积极治疗各种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