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举办的2023年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主持人蒋昌建向大模型发问,“请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模仿梁晓声先生笔下的小说《人世间》的风格,续写一小段文章。”短短几秒钟,“讯飞星火”生成的续写文字便“跃然纸上”。
在具备思考、推理、规划和创造的人类智能面前,新一轮认知大模型的发展,将把人类带向何方?在大会闭幕式上,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担任主持人,当代著名作家、“知青文学”代表人物梁晓声,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寒齐聚一堂,不仅现场考察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也从艺术、技术和学术三个角度,共同探讨通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 当人工智能续写小说《人世间》
原作者梁晓声:续写得不错
在闭幕式现场测试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创作能力,在大模型中输入了《人世间》小说中一段内容:“光字片的小街,十之八九是没有院子的小街。一户人家挨着一户人家,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直接开向沙土街道,开向对面的人家。初来乍到之时都穷得叮当响,拖儿带女仅挑一副担子流落至此,哪敢妄想建一处有院子的家啊!……所以家家户户挨得紧,大多数人家是为了省事,可少砌一面墙,共有的那面墙也不会是冷墙了,对两家都有益的。小街窄,窗对窗,门对门,在当年图的是安全。任何一家发生了不好的事,开窗或开门一喊,几乎一条小街的人都能听到。”
讯飞星火大模型模仿《人世间》的风格续写了一段文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街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简陋的土坯房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家家户户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紧挨着彼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小区和花园式住宅区。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完全改变小街的本质。虽然人们不再为了省事而砌墙相邻,但他们仍然保持着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助精神……因此,尽管小街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简陋落后的地方,但它依然承载着人们对于邻里之间互助和社区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
刘聪介绍道:“讯飞星火可以问任何问题,这只是我们能力之一,叫长文本的生成,多任务多风格。所以上面这段文字输入完之后,可以补一句,说用梁晓生先生的风格来为这篇文字续写,它可以续写,也可以从头生成,而且每一次生成都不一样,因为它背后的大模型每次都用不同的方式来续写这段话。”
对于讯飞星火的续写内容,原作者梁晓声给出了他的评价,“我还真觉得续写得不错。因为判断一段文字好或者不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首先是从修辞上看,用字是否简练,我们看到它是简练的,并且也不太能从这样的行文中再删去几个字,说这些文字是完全多余的。另外它依然保持着后来改造过的‘光字片’和先前的‘光字片’之间的关系。”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分析,梁晓声说:“因为我们看的是一段文字,而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可能从起承转合方面来判断,从传达的情感的思想元素来判断。这一段我觉得是无可挑剔的,还只能是从修辞的方面。另外,我们也感觉到了这些文字有一定的温度,因为它谈到邻里之间、社区集市等。如果这里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写一段文字是一回事,写一篇文章是一回事,创作出一篇我们叫小说的作品,它又是一回事;写一首五言绝句是一回事,要写完整的,我们可以称得上是自由体诗就是另一回事。”
● 大模型文本生成能力不断进化迭代
AI生成的内容如何界定其著作权?
刘聪在现场介绍了认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过去几年,认知大模型一直在持续发展,但在去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ChatGPT后,才真正初步实现了“智能涌现”,“到现在可能正好大概半年的时间,我们也看到了日新月异,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卷’。”刘聪说,“5月6日讯飞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也是希望我们中国要有自己的、真正对标ChatGPT多项任务能力的通用大模型。”
谈及开场时主持人蒋昌建与拟真机器人对话的一幕时,梁晓声说:“首先这种机器仿生人,它可以成为我们交流思想心得的最好的对象伙伴。如果是孔子,是苏格拉底、庄子,我们的代入感就会更强,而且我个人觉得我也会受益。我们的头脑中无论你读多少书,你所装入的知识的容量绝对比不上它。所以我们跟这样的一个‘大脑’进行思想交流的话,它至少能把我们没接触过的那些新鲜的语言提供给我们,我觉得这既是享受,也是一种知识的接受。”
随着大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不断进化迭代,新问题也随之出现:AI生成的内容如何界定其著作权?张凌寒说,这是目前法学界集中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AI有这样大的能力,因为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像梁老师说的,可能他学习了苏格拉底,学习了孔子,学习了成千上万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产出的东西能够说是它自己生成的吗?”
张凌寒说:“某种内容有著作权,是因为它有独创性,它是人类的智力成果,这是我们保护它的主要原因。”机器生成内容有没有独创性,有没有智力成果?现在是法学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张凌寒表示,目前已有的世界范围内的实践来说,机器生成的内容没有独创性,一般也不会认为要对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给予著作权的保护,也希望用这种方式更好地保护原创作者和他们的智力成果。
● AI助力人类拓展创造力边界
未来属于掌握了AI的新人类
面对认知智能大模型展现出多个维度的惊艳能力,主持人蒋昌建提出了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大模型会抢人类的饭碗吗?
“肯定不会。”刘聪说,“讯飞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未来不是属于AI,而是属于掌握了AI的新人类。”谈及何谓“新人类”,刘聪说:“首先是真人,他是在人机互动中建构出来的新人,他要去理解适应这样一个新的东西,然后把它当成自己的助手。”
梁晓声说:“我们的仿生大脑它可以把三卷的《人世间》进行它认为合理的压缩,它甚至还可以再展开。它有一个好处,我个人觉得它以后会是创作者的,甚至创作团队最好的助手。”梁晓声举例说,创作时一定要避免趋同,当创作一个新的剧本,它会总结出哪类题材、风格已经很多了,或是哪一个桥段俗套了,机器会把需要的数据告诉创作者,以便创作者做出决策,使得创作更上一层楼。
“我们写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有一种本能的自愿要修改,一句话出来可能会勾掉几个字,使它达到自己最佳认可的愿望,或者用橡皮完全擦掉,然后再修改一遍。哪怕一篇小文章形成了,可能要压两天,两天之后会有了新的感觉。”梁晓声追问:“机器人会有主动修改的意识吗?”
刘聪表示,目前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已经能够实现相关的功能,例如在搭载了讯飞星火的科大讯飞AI学习机上,能够像老师一样层层批改点评孩子的作文,例如孩子某段作文描写不够生动,可以通过润色功能提供修改参考,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局部修改。
“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您担忧吗?”蒋昌建把问题抛给了梁晓声。
梁晓声说:“我不担忧。我们的戏剧,我们的电影都是从文学作品延伸出来的,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的字、词、句的组合。作为仿生大脑,它储存了多少字、词、句,它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去重新组合,而它自己不能在组合的过程中派生出新的词句。”
梁晓声举例说,中国语言已经有3000多年的应用史了,但直到最近几年,出现了形容小动物非常勇猛的“奶凶奶凶的”,现在的网友创作了“笑不活了”这个词,这种幽默感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梁晓声说:“更高级的机器人它可能会产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也会产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是它是不是会产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因为这是一个活体的,有血有肉的,有家国情怀的人在产生。”蒋昌建表示,人的特殊生命体验所激发出来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文字上的表达,目前看来是无法被机器代替的。
● 认知智能大模型带来“智能涌现”
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颠覆
面对如此迅速迭代进化的AI,蒋昌建提出了疑问:人工智能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吗?
“不管是数据还是产品,人工智能的背后都是人,在我看来,短期内机器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刘聪说,“我经常讲,尤其是我们做技术做研究的人,他得很清楚地知道这是边界,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未来能做到什么。”
梁晓声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所有关于仿生大脑的问题,其实在20年前国外的一些关于机器人的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几乎全部都探讨过,这其实有一个人类伦理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确实还要考虑边界,还要考虑伦理学的一些价值观。”
刘聪表示,这次认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智能涌现”,推动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阶跃,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颠覆,例如改变信息分发和获取模式、革新内容生产方式、实现全自然的交互、实现专家级的虚拟助手、成为科研工作的加速器、颠覆传统的手工编程方式等,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和产业变革影响。
张凌寒说,“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改变是非常深刻的。我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即将成为我们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它将深度的影响社会生产,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这样去看的话,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能远、中、近会分为很多层次。”
谈及我国和欧美主要国家关于 AI 大模型立法的推进情况,张凌寒说:“在今年年初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刚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4月11号当天,中美两国的监管部门同时发布了有关生成是人工智能AI的监管措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新兴技术领域的立法进度加快,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趋势,包括现在欧盟、美国都有更进一步的监管动作,相信发展和安全肯定是我们领域立法的一个主题,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更要以发展为导向。”
科技的发展如此之快,法律对于安全的重视如何跟上,这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以前法律和技术的这个代差可能是十几二十年,现在这个时间在被越来越缩短。”张凌寒说,“技术是中性的,但是使用技术的人是有价值观的,我们就像教导孩子一样,要让它在初期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张凌寒说:“在早期在比如说数据保护、个人信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一个跟跑者,但后来到了算法深度合成领域,我们就成了一个并行者,到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立法,我们可以成为领跑者,在这个领域去制定规则,也可以去抢夺我们国家在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这也是一个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当AI大模型和AI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各个领域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下,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张凌寒提议说:“拥抱当下,就像汽车替代马车,纺织机代替人力,我们只能拥抱它,迎接它,我相信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奔向它。”
蒋昌建表示,“AI大模型、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它在向前奔跑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自己对它的判断是什么,以及发展的边界到底是什么。文学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畅想,现实总是给我们呈现出具体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妨让未来破解今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