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恕
之道
君子成仁之方
王爱军

  据《论语》记载,孔子曾对弟子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我所传授的道有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曾参点头称是。孔子出去后,其他的弟子问曾参孔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曾参回答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师所传的道,就是忠恕而已。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忠恕之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的内核就是仁,“仁者爱人也”,仁学讲的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忠恕则是贯穿其中的基本原则。朱熹认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即是立足于自身,要求尽己之力以为人;恕即是着眼于他人,由“推己”而“及人”。可见,“忠恕”之道,就是从自己出发,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大法。

  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善于换位思考

  春秋时,有一年齐国连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齐景公穿着温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赏皇宫里的雪景。国相晏子进去朝见,景公对他说:“你看这景色多美啊,下了三天雪,一点都不冷,感觉像是春暖的时候了。”晏子看着景公身上裹得紧紧的皮袍,问他说:“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

  晏子近前说:“我听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能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能想到别人在受冻,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经常推己及人,这样国家才会兴旺。”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于是他命令发放衣服、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并且发布命令说: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里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额,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现代儒学大家南怀瑾先生说:“将心比心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但自己却也会那样去对待别人。”将心比心之所以难,是人性使然。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我中心化”,就是指说话办事只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去判断和理解事物。这成为社会上许多人的惯常思维方式,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会习惯性地伸出手指指向别人,却忘了自己也有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转换思维的角度,诚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人与人之间,目的都相同,都是相等。”忠恕之道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将心比心的体验去爱人,以自身的感受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以自身的利益需求去推知他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只有具备了视人如己的同情心,才会成为一个仁人君子。

  以情度情 反求诸己

  从自身找原因

  《曾国藩家书》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郑小珊处,小隙已解。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信中记述的是曾国藩做京官时,与郑小珊发生争执的事。

  郑小珊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时任刑部主事,精通医术,经常给曾国藩的家人诊病,平日二人来往密切,说话也就比较随便。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两个人一言不合吵了起来,大概同是湖南人的缘故,郑小珊脾气火暴,又年长曾国藩十余岁,因而对曾国藩口出放肆之言。曾国藩也因年轻气盛,肆口谩骂,冲突陡然升级,最后郑小珊气得拂袖而去。

  曾国藩立志做圣人,发生这样的事,他深觉后悔,虽然事情由郑小珊引起,但他却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从年纪上来讲,郑小珊算做他的长辈,且郑经常给曾家看病,对自己帮助很多,因一时意气之争,自己不能容让,以致多年的交情受到损伤,实在是不应该。于是,曾国藩主动登门给郑小珊道歉,检讨自己的不是。郑小珊深受感动,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两个人推心置腹,冰释前嫌。曾国藩年轻时心性浮躁,贪享受、爱热闹,后来因为勤于修养,善于反思,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小过失也不放过,终成一世君子。

  在这里,曾国藩体现了反求诸己的忠恕精神。《大学》里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意思是说,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它所强调的就是以情度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方法上来说,就是要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如孟子所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说,爱人却不能使人来亲近,就要反省自己的仁;管理人却没有管理好,就要反省自己的智;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回应,就要反省自己的敬。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省检讨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来归附。忠恕之道,就是要求追求君子人格的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做到像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事上以忠 待下以恕

  演好分工角色

  西汉大臣袁盎个性刚直,直言敢谏,以忠心闻名。汉文帝的姬妾慎夫人恃宠而骄,在宫中常常不顾礼仪,与窦皇后同席而坐,大臣们见了多睁一眼闭一眼,不愿介入皇帝的家事。

  一次,窦皇后和慎夫人随从文帝巡幸上林苑,郎署长布置座席位次的时候,袁盎上前把慎夫人的座席向后拉了一些,使之不与皇后同排。慎夫人顿时就生气了,不肯就座,一甩袖子走了。文帝见心爱的女人生气了,也起身跟着回到了内宫。

  众大臣傻了眼,不知道袁盎如何平息这位夫人的愤怒。袁盎却很淡然,他入宫劝文帝说:“我听说尊卑有序则上下和睦。如今陛下既然立了皇后,慎夫人只是姬妾,姬妾怎么能和主人并排而坐呢?这样会扰乱尊卑的次序。再说陛下如果宠爱她,可以厚厚地赏赐她。刚才那样,陛下以为是宠爱她,其实恰恰是害了她。陛下难道忘了当年吕后在高祖死后,将他所宠爱的戚夫人砍成‘人彘’的事吗?”文帝听了,倒吸一口凉气,忙把慎夫人召来,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这才知道,袁盎其实是在帮自己远离祸端啊,她十分感激,赐给袁盎五十斤黄金以示谢意。

  对上,无论谁违反礼仪都敢于纠正;对下,袁盎却极具包容之心。他曾在吴地做相国,府中一个从史与袁盎的侍妾偷偷好上了,袁盎听说了这件事,并没有发作。后来有人吓唬从史说国相已经知道这件事,从史害怕了,便悄悄逃跑了。袁盎亲自驾车把从史追了回来,并当众把侍妾赐给了他,对待他仍跟从前一样。

  到了汉景帝时,袁盎以太常身份出使吴国,吴王正准备作乱,派五百士卒包围了袁盎的住处,袁盎并未察觉。恰巧带队的校尉司马正是当年的那个从史,他见恩人遇难,便倾其所有买了二百石好酒,把士兵们都灌醉了。夜半时分,校尉司马敲开了袁盎的门,说:“赶快逃走,明早吴王就要杀掉您!”袁盎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要救自己,校尉司马说:“我就是偷了您侍妾的那个人。”于是,袁盎得以逃脱性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身兼多种身份和角色。在家庭中,我们既是父母也是儿女;在职场中,既是领导也是下属。按照忠恕之道的要求,如何担当起不同的角色呢?《格言联璧》里说:“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对于上位者,应当“必忠以敬”,就是忠诚恭敬。君子“尽己之谓忠”,把上级领导交给自己的职责、任务尽心竭力、认真负责地完成,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分,这就是忠。面对下属,应当“必谦以和”,即君子对待属下非常谦虚,和气待人。下属犯有错误,要有包容宽恕之心,给人以悔过改过的机会,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气氛。因此,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说,“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这既是道德要求,也是修身的方法。

  欲立立人 欲达达人

  君子成人之美

  武则天朝,狄仁杰与娄师德同朝为相。狄仁杰精明干练、明察秋毫,有点儿瞧不起看起来笨拙的娄师德,以为他不过是个武将而已。其实娄师德是正宗进士出身,因吐蕃进犯才投笔从戎,在边疆屡立战功。

  武则天察觉到狄仁杰的态度,有一天便问他说:“娄师德贤能吗?”狄仁杰说:“为将能谨守职责,贤能不贤能我不知道。”武则天又问:“他知人吗?”狄仁杰说:“我与他做同僚多年,未听说他有知人之能。”武则天笑着说:“我之所以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推荐的,怎么说他没有知人之能呢?”于是令侍从取来文件箱,拿出十几篇奏折给狄仁杰看,里边都是娄师德力荐朝廷重用他的。狄仁杰读罢,十分惭愧,感叹说:“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娄公的德行实在盛大啊,我被他默默容忍而不自知,反而一直自以为是,我跟他比差太远了。

  于是,狄仁杰亲至娄府,当面赔礼道歉。娄师德曰:“吾见公刚直,所言不偏,能为国安民,吾故荐公,必能匡复唐室,实为公忘私也。”娄师德备酒款待,两人相饮甚欢,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旧唐书》评价说:“娄师德应召而慷忾,勇也;荐仁杰而入用,忠也;不使仁杰知之,公也;营田赡军,智也;恭勤接下,和也;参知政事,功名有卒,是人之难也,又何愧于将相乎!”

  娄师德的德行在于成人之美,就接近于孔子说的仁者爱人的理念。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说,所谓仁者,自己要有所成就,就要使别人有所成就;自己要想显达,就要使别人显达。从自己、从身边就近的小事开始,先做好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从而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就是行仁的方法啊。“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忠恕思想的重要内容,你对别人有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你对别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儒家强调应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这是与人相处时所应遵循的原则。

  总之,孔子所推崇的忠恕之道,就是将爱人原则付诸实践,一方面要有推己及人的宽容心态,另一方面要有以己度人的平等态度。它的内涵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决定对别人的行为方式,同时不把自己不想要或不能承受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当然,忠恕里的宽容精神,并不是无原则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而是要求无论是忠诚还是宽恕都要合理,当我们看到他人的错误时,应该及时提醒和劝诫,而不是放任自流,这才是忠诚的表现。可以说,忠恕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建立在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文明和进步的一剂良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