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离不开“针头线脑”的微服务。不久前,商务部提出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地回归百姓生活。消息一出即引发关注,有网友评论说,“回归的是‘烟火气’,舒适的是‘生活圈’”。
“小修小补”,小事不小。“有些东西修修还能用,但不知道去哪儿修,最后只能换新的”“有时需要跑老远太折腾,想想还是算了”……服务少了,需求还在。“小修小补”看起来不起眼,却是百姓日常生活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乎民生,也藏着城市的烟火气息。
不可否认,“小修小补”缺失有现实原因,除了有些因无序经营被取缔,还有的则因“小本生意”盈利能力有限,难以为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回归就成了空谈。事实上,各地已经在进行相关探索。在天津,有的菜市场特意为配钥匙等微利服务商户留出了位置,比如杨柳青镇就将便民修车修鞋铺免费提供给经营者使用;在浙江杭州,通过租金减免、点位优先、政策扶持等方式给予修鞋、衣物缝补等便民店铺支持,一些街道在社区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亭……提升从业者的服务意愿和信心,让他们塌下心来守摊子、搞经营,能够赚到钱,方能将这样一种“便利”切实留在百姓身边。
让“小修小补”留下来、活下去,也是一个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在便民惠民的同时,不影响环境、交通等正常秩序,用好商业设施、小区公共设施的“边角料”,需要制定精准的管理措施,让手艺师傅安心经营,居民安享便利。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拓展服务圈,将需求与供给更好地匹配起来,从而推动便民服务迭代升级。不久前,天津市商务局联合美团发布“天津市生活服务业网点动态地图”,满足市民快捷查询“便利店”“维修点”等各类生活服务业态的需求,助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便民为出发点,创新管理方式,让“小修小补”布局更合理、更适应当下消费需求,才能助力其更好融入和服务都市生活。
就如一位网友所说,城市生活的便利性还是要在细节处体现。居民对一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不仅看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有多高,还看这座城市中的烟火气有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