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神韵 教育先驱 精神传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电影再现教育大家传奇人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再现教育大家传奇人生
严修 严翰林胡同以家兴学
单炜炜 摄影 王英浩
  重庆道上的严氏旧宅。摄影 王英浩

  南开学校介绍册、毕业纪念册上的严修像。资料图片

  拆除前的严修旧居局部。王振良 提供

  地图上标注的“严翰林胡同”。李弢 提供

  1904年10月,严修、张伯苓创办敬业中学堂。1906年,严修等人集资兴建南开新校舍,后改名“南开学校”。

  天津博物馆提供

  他是大教育家,是南开学校创始人;他是著名的书法家,位列天津四大名写家之一;他创建并主持城南诗社、倡议建立崇化学会,赓续津沽文脉……

  他就是严修——今年9月10日,第40个教师节之际,电影《一代人师严修》全国公映。

  梳理严修的人生经历可见,由其风骨缔造出的崇高精神流传至今,依旧激励人心。这些带着天津烙印的“宝贵财富”,是天津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源头”,就从老城外文昌宫西的那一大片严氏老宅开始。

  威望所致

  连胡同名字都改了

  严修,名修,字范孙,祖籍浙江慈溪,先祖就是退隐富春江的严子陵。按严氏家谱上的记载,严修的“七世祖严应翘于顺治年间到天津经商,其祖父严家瑞开始贩盐”。严修1860年4月2日出生在河北三河县,1862年,严修才回到天津,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天津,是故,其户籍为直隶天津府天津县。

  严家旧宅在天津老城城西的文昌宫西,严修自撰的一副对联中写道:“邻巷四棵树,家江七里滩”,横批:“故园瓜好”。七里滩指的是严子陵隐居所在,在当时天津文昌宫西,曾被称作“倭瓜园”,有条巷子名曰“四棵树”。

  严修之父严克宽,是当时有名的儒商,曾做长芦盐场的总商。严修曾回忆,幼年时家中吃饭,同坐者必有读书人,父辈讲经释义高谈阔论,同席的他与哥哥严振受益匪浅。

  严克宽有“善士”之名,于文教方面,他兴办义塾、惜字社,筹建天津的会文书院等。1902年,严修创立了天津最早的私立小学堂——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就是以会文书院、义塾等为基础的。

  1882年,严修先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于是这西头严家所在也就被称呼为“严翰林胡同”,门牌号为10号、12号。“严翰林胡同基本位于现在铃铛阁中学以东150米,胡同东头距离西马路约50米。”天津历史文化研究者李弢介绍说,粉作坊胡同、贞女大街、小石道与严翰林胡同所围之内的灰砖房屋(约170余间)都是严修家的。

  重庆道144号、146号,是严氏旧宅。据考证,该建筑修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严修两个侄孙严仁曾和严仁统修建。

  对于“严翰林胡同”的老宅,李弢说,东半部是家塾,后来改成敬业学堂,学堂改为南开中学后,严修又在那里创办了崇化学会,严修病故后崇化学会迁走,解放后那里改成西北角百货商场,大门对着文昌宫大街,另一门在小石道,“1995年前后因打通芥园道,严宅主体被拆,现在的红桥区税务局原为严宅后院的一部分。”

  教育之父 创造多个“天津第一”

  在时代大潮中,以旧学为基础的严修,积极倡导新学。为官期间,严修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得罪了主考官徐桐,贵州学政任满后不再被朝廷重用,1898年他回到天津。

  “这是一个转折点。”李弢说,一方面,1898年6月,严修来到小站拜访好友徐世昌,从而结识了袁世凯及其班底,袁世凯先引荐严修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又奏保严修署理学部侍郎。另一方面,在1898年,严修在家中开办严氏家塾,教授亲朋子弟,聘请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张伯苓主持家塾。“教育救国”的实践,由此拉开序幕。

  1902年严修父子到日本考察,回国后创办严氏女塾,后改为严氏女子学堂,为天津女学之发轫;1905年又创办严氏保姆讲习所,这是最早的幼儿师范学校;同时创办严氏蒙养院,这是最早的幼儿园。李弢说:“包括‘民立第一小学堂’,严修应天津知府凌福彭邀请,主持创办了天津官立小学堂。1905年又与袁世凯成立了北洋师范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1904年,由严修提供偏院作为校舍的“私立中学堂”开学,后改名为“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以此为始,逐步发展成南开学校体系。1906年,严修、王益孙、徐世昌、卢木斋、严文彬集银二万六千余两,其中严修捐银五千两,兴建南开新校舍。

  天津地方史、教育史研究专家学者张绍祖认为,包括大学、中学、女学、小学的南开学校体系在津的形成,虽不完全是严修一人作为,但在体制缔建中每一步都“倾注着严修的精力与心血”,而以家宅为基地创办了小学、女学、幼儿园、幼儿师范、师范、中学等,“这在中国近代民办教育史中实属罕见之事”。他是南开学校“校父”,还是“近代天津教育之父”。

  大院风云 新剧面世文脉赓续

  1909年,就在严宅东院,上演了天津最早的话剧《用非所学》,当时被称为“新剧”。这部戏是校长张伯苓从欧美考察回来后,亲自撰写剧本并带着学生排演,这是南开中学的第一出话剧,不仅开启了校庆要编演话剧的“传统”,更是奠定了天津市中国话剧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严修还为《一元钱》和《一念差》两部戏定名,在演出时,还以“稽查员”的身份,在剧场周旋。他认为“剧本加以改良,其功不下教育”,所以在天津早期戏曲、戏剧的改革中,都有严修的身影。

  严修的书斋设在正门内二进西偏院,叫“枣香书画室”,以院中植有枣树二株得名。名气更大的是他的藏书楼“蟫香馆”。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天津市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在研究天津藏书家、藏书楼时,就向记者介绍说,严修一生“藏书生涯与捐书生涯相伴而行,贯穿于其教育事业始终”。

  1905年玉皇阁创立天津教育品陈列馆,设图书室供大众阅览,严修捐书1342种;1908年,天津直隶图书馆开放,严修捐书1200余部,计5万余卷。此后,严修还为修志局运作,以及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崇化学会捐书。王振良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严修孙辈14人联名将剩余2000多册藏书及严修手稿,捐给了天津人民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前身)。后来,除了在贵州所捐、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所毁,散落在教育品陈列馆、直隶图书馆及崇化学会的图书,几经辗转都归入天津图书馆。

  严修倡议建立了著名的城南诗社,严氏老宅就成为了他与诸友唱和所在。后来,他又领衔创办崇化学会,最初的会址就在蟫香馆。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侯福志介绍,著名通俗小说家刘云若,曾参与过诗社活动,同时在他的小说《冰弦弹月》中,“城北诗社”是以城南诗社为原型,书中“徐止厂”就是以严修为原型,称其“创立诗社,借此遣兴陶情,本意甚为高雅”。

  1929年3月14日23时许,严修辞世。此前,严修曾力主改革旧习俗,规定葬礼只鞠躬不磕头。严修的亲家华世奎,进门就跪下了,“严家跪下陪着磕头,这是严家唯一一次破例。”这是严文凯讲述的旧宅往事。

  新报记者 单炜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