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1980天津之城景印象
老照片人物后代辨认出亲人 记者“扫街”对比街景今昔~~~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0天津之城景印象
老照片人物后代辨认出亲人 记者“扫街”对比街景今昔
南京路叫胜利路 戈登堂缺一角阁楼
单炜炜
右侧是原天津卫生局,左侧人群中,迈克给他们拍了一张特写。
河北路与胜利路交口
开着摩托车路过友谊宾馆
成都道公安医院(资料图片)
梁大娘在家中的照片
老人身后就是英国发电厂的遗存建筑。
左一是梁大娘,戴眼镜的是高奶奶,最远处是成都道公安医院。
屈臣氏大楼、第一饭店风采依旧。
戈登堂和英国消防队、电务处已经拆掉。
利顺德大饭店旧影,和迈克拍摄的角度一致。

  记者拿着后浪出版公司提供的《中国·1980》图片,按照城市历史文化研究青年学者、“天津老照片”团队成员张翔、唐文权、陈硕三人已经确定的地址,在天津街头拍摄。通过摄影后期处理,唐文权将部分老照片和如今的街头场景进行“拼接”对比发现,岁月流淌,城市面貌在变化中也保留不少痕迹。

  三人将相关照片发到网络平台上,有市民认出了老照片中的亲属。记者在拍摄途中,偶遇的老居民还讲述往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不变的是对生活、家乡的情感。

  胜利路河北路交口的“环拍”

  “一组老人晨练照片、几张宾馆门口照片,以及数张街景照片,被标注的地点是北京或上海。”张翔、唐文权、陈硕三人,一眼就认出了拍摄者迈克·埃默里是站在友谊宾馆对面,南京路和河北路交口的位置进行环拍,“当时,友谊宾馆是天津的涉外酒店,南京路叫胜利路。”修建于1975年的友谊宾馆主体大楼变化不大,唐文权介绍,当时中国国际旅行社分社也在宾馆里,代办外宾的国际业务,“宾馆还设有汽车出租服务部。”1984年版的天津市区详图上友谊宾馆旁就是“汽车队”。

  那组老人晨练的照片,地点就在如今天津市抗震纪念碑的位置。“天津老照片”团队三人将这组晨练图片发到“天津旧影”平台,市民柴洪真认出了照片中的一位自己的婆婆,“婆婆姓梁,原住在长沙路敦厚里,1998年,80岁的婆婆过世了。”一起锻炼的还有市民高学敏的祖母:“祖母姓赵名子英,大家都叫她高奶奶,当时已经75岁。”

  虽然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年,这里还是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临建地震棚。记者在这里偶遇住在这附近的两位古稀老人,她们是当年天津文记车行的后人祁宜玲、祁宜芝姐俩,“这些地震棚,大概是1981年开始陆续拆掉的。”灰暗、破旧的地震棚拆掉后,大家感觉天津整个城市突然变得“亮堂”起来。老姐俩儿还识别出过去英国发电厂、公安医院的旧貌。天津英租界在1888年就有了电。1903年,英租界工部局在万顺路(今泰安道)开设发电所(发电厂),后来迁到伦敦道盛茂路,即现在成都道河北路交口,“就是现在抗震纪念碑设立的地方,晨练大爷身后的建筑,我们认为就是英国发电厂一些建筑遗存。”公安医院的前身是华安大街的天津警察医院,1947年迁到成都道。唐文权介绍,1980年时,这里是公安医院住院部。

  几张友谊宾馆西侧街景照片中,老卫生局小楼的“身影”也清晰可辨,有意思的是,在两张照片中,都拍到一个大爷用自行车驮着一位大娘,“其中一张特写能看出大娘的脸色并不太好。”“天津老照片”团队猜测,他们可能是去公安医院看病。

  解放北路上变化的风情风景

  解放北路和泰安道交口,迈克站在原英国俱乐部的便道上,镜头里,路对边的屈臣氏大楼、第一饭店依次排开。

  1929年,著名设计师罗尔夫·盖苓设计并建造屈臣氏大楼。第一饭店的前身是著名的泰莱饭店,修建于1922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楼大厅设有天津市中国旅行社,主要为港澳台同胞、华侨代办个人或团体业务。这一侧,镜头也“扫到”英国俱乐部旧址围墙上的小门房,如今已经不在了。在马路对面,拍到了骑跨斗母子车的男人。“他身后的墙体就是利顺德大饭店,红绿灯下的英国俱乐部旧址围墙的特征。有一张同角度的老照片,更是明证了。”唐文权说,1980年时,还留着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痕迹,比如此时利顺德的名字是“天津饭店”。

  往前行,就是1983年被拆除的戈登堂。唐文权用老照片对比,迈克拍摄的戈登堂中的塔楼因为唐山大地震坍塌,建筑的其他部分保持完好。戈登堂是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890年,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曾举办过李鸿章70寿宴。迈克的照片保留了戈登堂拆除前的模样,“最难得的是,还有戈登堂后面的英国工部局消防队和电务处的景象,这两处在2010年修建丽思卡尔顿酒店时拆除。”

  也是在这些路口,记者“扫街”拍摄的图片中,1980年熙熙攘攘的自行车海洋不见了,各式各样的汽车成了路上的风情。

  一些细节“暴露”了当时迈克拍摄路线的安排。在一个幼儿园里,他拍摄到小朋友们开心地跳着小鸡舞蹈,“天津老照片”团队在乐器上发现了“二幼”二字,猜测可能这里是和平二幼原址所在的睦南道88号,或者内景是南京路倪嗣冲旧址上的和平保育院。迈克拍摄到一组“作画”图片,标注为“北京”,其实这里是劝业场后身天津烤鸭店旁的杨柳青画社,工作人员展示的不是“水墨画”“木雕”,而是传统的木版水印技艺,当时,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天津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1980年的中国刚刚开放,很多天津人也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所以面对迈克的镜头,友好的目光中也有好奇,笑容中也有些腼腆。在这本《中国·1980》中,迈克大篇幅地记录了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孩子的面貌,他也敏锐地发现,与父母的相对颜色单调的着装相比,孩子们“总是穿着色彩明显、鲜艳的衣服”,似乎这也预示着孩子们所代表的美好未来。新报记者 单炜炜

  感谢后浪出版公司提供相应图片

  老照片由“天津老照片”团队提供

  欢迎辨认旧照 讲述城市故事

  到记者截稿时为止,研究考证和寻访工作还在进行,很多“疑似”天津的照片还在筛选和确认过程中。

  新报也希望通过报道,能有更多人辨认出来照片中的建筑、人物,讲述自己或他们在天津这座美丽城市里的成长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