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1980天津之街市烟火
英国人拍摄京津沪标乱地点 老照片团队纠错引发城市生活记忆~~~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0天津之街市烟火
英国人拍摄京津沪标乱地点 老照片团队纠错引发城市生活记忆
青麻叶盖被子 “一两”果子8分钱
单炜炜
这个地点是现在的海信广场
“欧洲鞋店”在当年可是名气不小
岳阳道农副产品市场里海蟹正肥
街边“换鸡蛋”的男子
潼关道菜市
嗡嗡的熟梨糕围满了人
额尔金小花园旁停靠的自行车

  1980年,天津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对于张翔、唐文权和陈硕来说,大部分老照片中的“天津元素”辨识度还是相当高的。他们一边辨认对应的具体地址,一边讲述着从中感受到的“80年代”带来的天津气息。

  盖被子的青麻叶、嗡嗡响的熟梨糕、明码标价卖的果子、果箅、糖皮、浆子、豆腐脑,满大街都是自行车;还有友谊宾馆、戈登堂、老公安医院、英国电厂旧楼、额尔金小花园、利顺德饭店、英国俱乐部旧址、屈臣氏大楼、第一饭店,有些光彩依旧,有些已经消失……这些“天津印象”,为什么被标成了北京、上海的街景呢?尘封40年的纪实光影——1980年的春天,23岁的英国人迈克·埃默里乘坐游轮来到已经敞开大门的中国。他在北京、天津、上海的游览中,拍摄了大量的“街头实景”。

  记忆出现了“偏差”——珍藏多年后,迈克在给图片分类和编辑时,把一些精彩瞬间的“事发地”标注得张冠李戴,尤其是天津。

  “更正”打开时代记忆——照片在40年后的2020年汇集成摄影集《中国·1980》出版。城市历史文化研究青年学者、“天津老照片”团队成员张翔、唐文权、陈硕发现了书中错误,并将其中几十幅标注成其他城市的天津照片进行“更正”。再次观赏一帧帧1980年天津城市建筑、街头景象、天津人的生活状态,如陈酿启封,醇厚而温暖。

  美丽的“偏差”留下时代记忆

  “在这本书中,我们发现不少老照片明显是天津,但却被标注成了北京或者上海。”一直关注并收藏天津各个时期老照片的张翔、唐文权、陈硕三人,自然不会错过《中国·1980》。他们推测,这本出版于2020年的摄影集,应该是作者在40年后,重新整理时记忆发生偏差,加之他对天津或许不太熟悉,“在英文版中,没有一张图片标注‘天津’,后来中文版出版,才将‘天津港务管理局第四作业区’那张图片的标注改为天津。”

  记者联系到摄影集出版方后浪出版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1980年,迈克·埃默里作为游客来到中国,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当时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场景,这些照片珍藏了多年,在40年后拿出来与人们分享,并给每张照片配上了简单的解说,“这些照片并非有计划地拍摄而成,而是迈克在游览中随性抓拍令他感到新奇的瞬间,由于初到中国,不了解国情,又不识中文,迈克给照片做的文字解说偶尔会闹出一些令人莞尔的笑话。”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明琦枫是文字部分的翻译,她告诉记者,自己拿到的只是文字部分,“大约两三千字,有一些明显的‘误解’,后期编校时也做了一些订正。”出版公司工作人员举例,比如迈克把幼儿园当成了“孤儿院”,“经过与他沟通,一些错误得到了订正。”

  “天津老照片”团队三人在摄影集中,发现的“疑似天津”照片达到50多张,群策群力,以三人为主,重新“考证”了其中绝大部分老照片所涉及的原本位置,“图片中,有的建筑已经不在了,有的建筑基本还是原址原貌。”三人分析,当时迈克可能在天津待了一天或两天,住在当时涉外的友谊宾馆,并站在宾馆对面的河北路与胜利路(今南京路)交口,拍摄了周边的情景。同时,在黄家花园、小白楼、大沽路、解放路、劝业场附近,以及临近地区进行拍摄,留下大量图片。

  唐文权说,令大家感触最深的是图片记录下当时天津人最真实、最具有烟火气的生活状态,“很多照片中的‘路人’,不管是否面对镜头,大多数都是微笑着的。”

  1980年,包括天津在内,中国已经对全世界打开了大门,开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用作者迈克的话来说就是“幸福,似乎会从这些动人的微笑中流淌出来”。虽有“偏差”,但却留下一个温暖的时代记忆。

  吃到开春的大白菜

  解读:标注“上海街头小贩出售农产品”的图中,最显眼的就是市场上盖着被子的大白菜和背景里的老楼。经重新辨认,具体位置就是现在大沽路和曲阜道交口的海信广场。

  有一张1939年天津水灾的老照片中,这栋建筑中有过去天津人熟知的“欧洲鞋店”,对比一些建筑细节,几无变动。迈克的照片中,墙壁上“新华茶庄”,在1984版的“天津市区详图”中的标注也对应上了。图片中还有一个“禁行”牌——货车禁行。1980年4月,这时候的“当家菜”还是青麻叶大白菜。过去,夏天开始储煤球,秋尽开始储大白菜。几百斤的白菜就放在平房屋外和楼房楼道中,码好了盖上小被子,一直吃到开春。

  “顶盖肥”圆脐海蟹真抢手

  解读:水盆和秤盘上都写着“黄家花园”“黄家花园市场”呢,售卖的可是圆脐的大海蟹。春季,是“顶盖肥”的雌海蟹上市的季节,“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在天津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口。

  身后的建筑就是求志里岳阳道一侧,和现在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当时这里是黄家花园的农副产品市场。

  有一张拍到“干鲜果路牌”的照片,这是临近的潼关道。此时看不到什么干鲜果,摊位上也只有韭菜、冬笋等。这个视角是站在长沙路上向潼关道、南京路方向拍摄的,照片尽头的建筑是耀华中学。

  两三毛钱早点吃到饱

  解读:还能从“名称”上判断照片归属天津。一手扶着树干的男子,脚下秤盘里放着几枚鸡蛋。准确地说,他不是在“卖鸡蛋”,而是在“换鸡蛋”。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逐渐搞活,城市里出现了农副产品换粮票现象。

  右上角的价目表透露出“这里是天津”:果子、小果子饼、果箅、糖皮、大饼、烧饼、起酥烧饼、芝麻烧饼、浆子、豆腐脑和块豆腐——“标准”的天津称谓。换了天津,也不那么叫!

  你看上面是繁体字、简体字、二简字混用,写着,果子,粮票1两、重量1.6两、单价0.08——就是1根果子卖8分钱;大碗浆子卖4分钱,小碗3分钱;一斤粮票的块豆腐,一共有28块,一共2毛8……营业时间是早上5点到9点,中午11点到12点半两个时段。早点两三毛钱就能吃饱,香不香吧。那张大人、小孩都围成圈的街头小吃:天津的熟梨糕啊!嗡嗡的声响,馋了好几代人。除了天津,别的地方应该也没有卖的吧?

  满眼中山装满街自行车

  解读:1980年的天津,大人小孩的衣服还是以中山装、绿军装为主,但仔细辨认,老照片中已有格子外套、花围巾,给单调的色彩加上了点缀。

  迈克印象深刻的还有“自行车海洋”。那时,主要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中国第一家自行车厂、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自行车都在天津,还曾是全球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城市。额尔金小花园(今音乐广场)旁停满自行车,后轮挡泥板上钉着各式各样的税牌;一张利顺德大饭店路口的跨斗母子车上,弧形标上写着“天津”。

  新报记者 单炜炜

  感谢后浪出版公司提供相应图片

  老照片由“天津老照片”团队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