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老城厢-古文化街
商圈之底蕴
老建筑传奇不少 大戏台激昂岁月~~~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城厢-古文化街
商圈之底蕴
老建筑传奇不少 大戏台激昂岁月
灯光秀给天津城庆生
单炜炜
镇东门旧影。 唐文权 提供
文庙府庙泮池、棂星门旧影。李弢 提供
东门大街旧影。 李弢 提供
东北角官银号旧影。 唐文权提供
元升茶楼前身是最早天津四大茶园之一的金声茶园。
鼓楼现在的题额,最初是在四个瓮城上的。潘淑华 摄
罩棚顶式“戏楼”精美绝伦,出现在众多影视剧中。陈际平 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东门大街。 霍秀军 摄

  根据规划,老城厢-古文化街商圈主要区域四至范围北至北马路-通北路、西至西马路、南至南马路-通南路、东至张自忠路,区域面积约2.1平方公里。一轴三区中包括位于三岔河口和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老城文化体验区,和东马路以西,以天津鼓楼商业街为重要载体国潮津味儿休闲区以及以东马路、南马路构建T字形大都市时尚潮品消费区。

  其中老建筑林立,包含诸多文化地标,是天津城市文脉和商业聚落所在,移步换景的文旅大道,也留下了颇多传奇和跨越时代的城市记忆。

  老街和老城同时诞生

  规划中的主轴线是天后宫至鼓楼,而鼓楼至东马路段,其实是天津城的第一条街道十字街的东大街。

  “十字街几乎与老城同时诞生。”天津历史文化研究者李弢介绍,道光年间《津门保甲图说》中被标明为“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以鼓楼为中心命名,对应是“鼓楼北大街”等。

  老城拆除后,城门旧址曾各有四座木牌坊,写有诸如“东门大街”的字样。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地图上在“十字街”的位置就都标着“X门大街”的名字,后设立特别市,叫“X门内大街”。老城里居民口头称呼 “X门里”。

  李弢说,每条街都有一个以它命名的小学。东门里小学,前身是李鸿章创办的海防营务处,后在原址创办营务处小学。四条街也聚集著名的当铺,东门里是著名的庆德当。老话曾说“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贫西门贱”,此话相当不严谨,但东门是确实住着不少盐商。

  再说鼓楼。1493年明弘治年间,十字街中心修建鼓楼,当时名“钟鼓楼”,是城内最高建筑,第二层有一口300斤重的铁钟,后传说鼓被搬出,清诗人周楚良《竹枝词》写道:“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

  天津城墙被拆除,鼓楼一度作为消防瞭望台。1921年,鼓楼进行拆建,由文史专家高凌雯提出将最初四个瓮城“镇东”“定南”“安西”“拱北”题额移到鼓楼,以示不忘老城被侵略者拆除之痛。这得到了认可,由书法家华世奎题写。他重书之前清代诗人梅小树所写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上世纪五十年代,鼓楼被拆除,2001年,重建完成。每年的元旦以及天津生日,都举办灯光秀,为津城夜晚节日盛景。

  升平氍毹也是革命舞台

  老城中心鼓楼北侧和东南侧,分别有两座著名的“舞台”——中天仙和广东会馆。

  如今原址复建的“元升茶楼”就是最早天津四大茶园之一的金声茶园,始建年代可以推至光绪初年(或咸丰末年)。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唐文权说,中天仙频繁易主,更名较多。光绪末年,庆亲王载振在此茶园听戏,听完后兴致盎然书写一副长联“元气转洪钧,如闻盛世元音,俾孝子忠臣各存元善;升高调凤琬,自有闲庭升步,合来今古往永庆升平。”茶园老板机灵,将对联刻在台口并改名“元升茶园”,“传说当时是正月十五,京剧乐队所奏曲牌《庆赏元宵》也改成了《庆赏元升》。”

  另一处则是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广东会馆在1907年正月十四建成。装修精美,罩棚顶式“戏楼”是整座建筑中最大的亮点。各种堂会戏演出记录了天津乃至中国戏曲史。1907年,广东会馆竣工时,杨小楼和梅兰芳就在此演出。1914年5月22日,北京同仁堂在天津估衣街设达仁堂分号的庆祝演出,就“假广东会馆演剧宴客”,主演是“伶界大王”谭鑫培和“通天教主”王瑶卿。1922年,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儿子举办婚礼,曾担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潘复,贺礼别出心裁,在广东会馆办喜庆堂会,戏剧博物馆珍藏的戏单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成名的梅兰芳、尚小云和前辈王瑶卿等都是“双出”,16岁的谭富英以《珠帘寨》《定军山》谭派本戏开场。

  1912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两次来到天津广东会馆。8月24日,在广东会馆发表了“我中华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当时有800多人参加。1992年,为纪念中山先生,同时矗立起中山先生塑像以示纪念。

  1919年,邓颖超与女界爱国同志会在这里演出《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等新剧,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会馆成立天津市总工会,成为天津工人罢工斗争的坚强核心。

  文商“并轨”

  繁华东北角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曾说:“文庙,是天津的脉,老城的根。”

  天津文庙修建于1436年,是市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李弢介绍,“到正统十二年(1447)大成殿建成,此时完成了‘庙学合一’的形制”,李弢介绍,雍正三年,此处改为州学;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学后于雍正十二年(1734)由直隶总督李卫在府学西边增设天津县学。至此,天津文庙府、县两座并存一个院内“两庙合一”现象,成为了中国唯一。

  《新校天津卫志》记载明成化元年,泮池上鲤鱼在水面跳跃,当年天津就有卫林、刘钰两位秀才考中了举人,就有了“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后来天津府南皮县人张之万高中状元,天津人将其与府庙泮池跃鲤联系起来。天津文庙成为了寓意高中金榜的“泮池跃鲤”典故原发地。

  文庙曾为崇化中学所用,后来改为崇化中学、三十一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十一中搬走后,改成了新华书店古籍部、和平曲艺团少儿训练场地。天津第一所少年儿童图书馆,在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七十年代县庙改为了东门里中学、工厂、古籍书店、南开少年宫、古玩城等,存储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老城厢商圈历史底蕴深厚,商贸服务业发达,传统与时尚交融,东西兼容并蓄。

  官银号原来的位置就是在老城的东北角角楼处,后来为正兴德茶叶庄大楼,旁边“同升和”就是五和百货。其实这一带早就是商贾云集之地,餐饮、戏楼、影院、百货店……应有尽有。比如官银号旁天晴茶楼原为大观茶园,建于1898年,四大徽班的“三庆班”多次在此演出。1935年3月、9月两次改造后,成为天津重要的曲艺茶楼。据不完全统计,东北角附近集聚着近百行业种类。

  商业聚落的兴起,尤其是后来“白牌”电车开始运营,实际上让东马路从东北角开始,连接起了日租界、法租界的百货大楼、劝业场商圈,形成了一条贯通的商业大道,其间南市作为传统市井文化,也让这条城市商带更加多彩。

  时代前行,美好的愿景、进取的精神,都将让城市不断发展。有着深厚底蕴的“新时代商圈”必定将更具竞争力、影响力。

  新报记者 单炜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