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品荐
人文素韵 故纸温暖(图)
王小柔
  《故纸温暖:老广告里的风情素韵》,由国庆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在国内,搞文史研究和搞收藏的人都不在少数,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参证、补益的人并不多,《故纸温暖:老广告里的风情素韵》作者由国庆可算其中之一。与多数人汲汲于文献资料不同,由国庆走的是另一条路子,就是以老广告、老商标画为主的纸品收藏——不仅数量甚多,其质量之精、价值之高更是一流的。这里所谓的“价值高”,是指这些藏品在文献研究方面的意义,也就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见证程度。

  ◎串联中国近代广告文化脉络

  提到“文献”两个字,一般人的印象是严冷、方正、尘封、束之高阁的,而在由国庆眼中,老广告、老商标就是独特的文献、金不换的原始资料,他将它们活化利用到了极致。在《故纸温暖:老广告里的风情素韵》一书里,关于它们的故事比比皆是,串联起中国近代广告文化的脉络。

  由国庆曾在民间搜罗到一张百多年前商务印书馆的广告,他仔细研究广告上的信息,进而勾勒出商务印书馆在天津发展的历程。细说起来,早年的天津书坊多位于老城北门外、大胡同、东门外、东马路一带。北洋新政以来开辟河北新区,打通了大经路(今中山路),加之北洋师范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法政专门学校等相继设立,津地大量学子文人频频光顾大胡同、东北角一带的书坊、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选址大胡同开办天津分馆,为天津图书业走向现代带来新风尚,对津城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老广告显示,当时商务印书馆联手天津报纸,在北方地区发售过35册一套的《大英百科全书》,一时传为佳话。不久,上海文明书局、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接踵来津设分号,几年间,大胡同、东北角一带书店林立,书香氤氲,成为全国新书荟萃之地,让人流连忘返。

  广告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代言,对图书文化的传播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了对商务印书馆广告的研究,由国庆对图书出版文化与广告横向、纵向的关注一发不可收。在这本书里,通过浏览一系列的藏品与资料,特别是老天津世界书局、复源南纸局等的老广告原件,犹如串起散落的珍珠,让读者得以管窥天津文脉往事。

  比如清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天津首家中文报纸《时报》创刊,该报开始发布广告不久,一则《加批红楼梦图咏出售》的信息跃然纸面:“鉴于《红楼梦》版本良莠不齐的情况,编者诚请高手精心绘图,详细校对,欢迎赐顾,此书在天津文美斋南纸局及苏沪各书坊代售。”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张焘所著、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的《津门杂记》是后人研究地方史的重要文献,当年文美斋也代售此书,广告也出现在同一时期的《时报》上。清末,天津本地书店更加注重宣传,光绪三十四年(1908)天津求古堂书铺曾在《大公报》上发文推销:“庚子乱后,书籍散亡,元刊旧椠,价昂百倍。本堂主人念搜罗之不易,叹商贾之居奇,因广筹资本,分赴各省购求铭刻古本,充栋汗牛,几于大备,售价又一概从廉,以为好古之助……兹择于十月二十七日新张于北门内,务望光顾,以证不欺。”

  辛亥革命后,有鉴于天津文风之盛,国内知名的大型书局纷纷在天津驻庄设立分支,且售书范围各有侧重。商务印书、文明书局、中华书局、世界书局陆续开业,后来的还有大东书局(主营课本)、大众书局(儿童书)、江东书局(套书和年历)、集成书局、华洋书社、南洋书店(此三家主营新书和杂志)、华新书局、东亚书局、联益书局等。值得一提的是,各书局常以天津报刊为纽带,不断通过广告向天津读者介绍经典书籍与优秀文化,受到各界好评。

  后来,有些书局为扩大影响,或随着天津商业中心的迁移变化,又在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开办了新门店。一份世界书局老广告上显示,其地址位于法租界二十六号路(福煦将军路),即现今的滨江道。世界书局出售的各种地图最为齐全,胜于他家,尤其受到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的欢迎。从某种层面上说,各种地图也为津门大众读者放眼全国、了解世界提供了窗口。

  天津《大公报》始终为图书出版、行销广告大开方便之门。1921年2月间,《大公报》曾特别刊发广告称:“兼办印刷华洋文书籍……现世界进化物质愈尚文明,本馆不惜工料,精益求精。”1934年,中华书局隆重推出了聚珍仿宋版《四部备要》,出版不久《大公报》即发布广告称:“选切实有用之书,依最精最善之本,字体大小适宜,既经济又不伤目力,书品特别宽大,五开大本天地放宽。”天津报纸热心传播文化之志可见一斑……

  ◎故纸记录多姿多彩的生活

  不仅局限于图书、出版与文化相关,在作者由国庆的心目中,老广告、老商标的故纸也可谓是多姿多彩的“岁月笔记”,他通过持之以恒的研究,让故纸上的内容活了起来,离现代生活和大众读者很近很近。

  例如书中介绍,时下女人们钟爱的一些时尚化妆品其实是“老古董”,同样有各种广告为证。作者结合故纸画面追溯,清末民初随着沿海城市开埠,进口化妆品闯了进来,女人们的目光投向新奇与潮流。比如时髦女子的梳妆台上、皮包里尽是美妆之物,包括木梳、镜子、香粉纸、胭脂盒、口红等,中外土洋,不厌琐碎。及至二三十年后,像蜜丝佛陀、伊丽莎白雅顿等外国名品,不论是在上海、南京、天津、广州的大商场,还是其他城市的小杂货店里,差不多都可以买到。媒体紧随时风,也大肆推波助澜。在上海《申报》或天津《大公报》上,化妆品广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设计上,皆算得上最多最潮。广告,俨然成为女性时尚生活的“领导者”。1930年4月20日的《申报》上有“蔻丹”美甲用品广告,画面中纤纤玉指在右侧,左边的文字称:“欲显手之天然美,唯有时时用蔻丹。”昔日的广告诱惑力不小,各地不乏趋之若鹜跟风的女子,但就像当时民间戏称的那样:“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早已翻花样。”广告如镜,折射着生活变幻。

  ◎老天津的收藏是重头戏

  由国庆的收藏、研究视野很广,全国各地及至边远地区的老广告、老商标都有珍存。但他始终心系家乡,把属于老天津的故纸收藏与研究列为重头戏,并通过故纸、故实来弘扬、促进乡土历史文化传承。书中讲述的阴丹士林布在天津的故事就不乏典型性。

  众所周知,阴丹士林布在老年间家喻户晓,能有一件这种布料的衣服足可谓摩登。据民国时期的《商标公报》记载,1926年德商爱礼司洋行在中国正式注册阴丹士林布使用“晴雨”牌商标,注册时间为6月30日,洋行地址在天津意租界东马路。当时意租界东马路分为南东马路(佛罗伦萨道)、北东马路(乌第纳亲王道),相当于今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的民生路。这是目前所见阴丹士林布“晴雨”商标最早在我国注册的信息,可见老天津为外商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广告,长期以来被视为亚文化,但它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晚清以来的广告作品更是绚丽多姿,从多侧面、多角度折射出当时的文脉与习俗。中国近代百年波澜壮阔、风云际会,老广告好像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历史的航程中,老广告、老商标画面所表现出的东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可谓包罗万象。

  由国庆在书中的研究既关注老广告的画面美,又重视它所承载的商业文明的历史价值。他觉得,研究时代潮流的当代广告固然重要,但从自身出发尽力研究和搜集老广告,追寻传统文化之根,与时俱进,对推进社会文化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独特的手段。阅读《故纸温暖:老广告里的风情素韵》后也不难发现,作者的收藏是基于研究的收藏。收藏不只是藏品的进和出,也不只是充当保管员的角色,而应既有内涵解读,又有文化延伸。由国庆的收藏就具备交叉性、外延性的特点,可谓双管齐下,从历史中来,又紧密融合到社会文化的长河中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