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一线工人也能带博士了。
赵增权是中石油渤海钻探公司出了名的技能大师,在油井摸爬滚打30多年,是解决现场难题的行家里手,两年前被评聘为公司首席技师,去年荣获“海河工匠”称号。他带的博士名叫王方祥,是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工具研发室主任,虽然年纪轻轻,却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6项。师徒二人同上“海河工匠”颁奖典礼成为美谈。
“去年初他来拜师的时候,我好几次都谢绝了,觉得咱哪敢带博士啊。”赵师傅说。没想到王博士很执着,竟拿来一份导师带徒协议书,赵师傅被打动了。他知道公司鼓励研发人员找技能导师,没承想自己第一个成了“博导”。
师徒二人也是有缘分。几年前,王博士刚工作时曾去赵师傅所在的试油工程作业部实习了一年半,看到赵师傅现场解难题,感到非常钦佩。
“我最欣赏王德民院士的一句话:谁最先经历了石油第一线的实际锻炼,谁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话语权。”科研能力很强的王博士认准了赵师傅。于是,“白大褂”(技术人员)与“红工装”(操作人员)联合攻关成为公司一道风景。
这一切,与这家驻津央企落实“新八级工”改革分不开。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政策,将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由原来的五级扩展为八级,即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原有序列中,下设学徒工,上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赵师傅在职业生涯中已解决生产难题260多项,获6个国家级研发成果。拥有绝活的他与另外6人一起被评为“首席”,成为最高等级的“八级工”,另有27人被评为特级技师。
赵师傅深有感触地说,他在王博士这个岁数已经是“五级工”,早早就摸到职业“天花板”,相关待遇也基本被锁定。不少工友因看到进步空间有限而中途离场。如今,“五级工”扩展为“八级工”,工人的上升空间被打开了,他们当中本领强、贡献大的,也就有了带博士的资格。
公司还把工人的工资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让技高者进步快,让技精者机会多。赵师傅每个月的津贴就达到6000元。
此外,优秀的技能人才还可以像教授博导一样拥有专家工作室,公司每年都给一定的研发经费。前不久,以赵增权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眼下,他带出的4名技能骨干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打破条条框框,不光看学历、凭资历,更注重真本领。这样的改革真正触动了工人们的心弦,就连一些技术岗的人也动心了。记者听说,他们中已有人准备往操作岗转。
优秀的“红工装”与同样优秀的“白大褂”强强联手,迸发出璀璨的火花。赵师傅与王博士合作研发的一些新装置,在生产提速和工程质量提升上颇有成效,每年还能节约生产成本2000余万元。
同样是在2023年,就在赵师傅获得“海河工匠”称号4个月后,王博士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海河石油英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