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1998年上映的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很多人也许已忘记主角奔跑的理由,却无法忘记那一抹跳动的红。顶一头鲜艳红发的女孩,在大街上不停地奔跑,仿佛没有尽头。
女主角罗拉的男友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一天,为替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曼尼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里,他好心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却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此时距离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有生命危险。曼尼只好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他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为救曼尼,罗拉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导演汤姆·提克威尝试“做加法”,片中用悬疑紧张的设定来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还引入时间循环的概念,让故事更加烧脑。每一次循环,只因主角行动的一个微小差异,就会彻底改变未来的结果,这无疑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导演将时间循环这个“壳”抛给观众,引发“选择是否决定命运”这样深度的思考。而这个概念是导演提克威“抄袭”自己的成果。1990年,他拍摄了时长34分钟的短片《因为》,把一对夫妻的争吵拍了三遍,但每次争吵的发展有着微妙的不同。这就是《罗拉快跑》的灵感来源。
德国女演员弗朗卡·波滕特出色地演绎了一头红发的罗拉。从视觉上看,红色是一种强刺激,大大提高了角色的辨识度,使其瞬间成为电影画面的焦点。事实上,成为电影符号的红发是剧组特意为演员漂染的,为了保证这抹鲜艳的红色不褪色,波滕特在将近两个月的拍摄期内没有洗头。当静态的红色和动态的奔跑相遇,会迸发出怎样戏剧性的化学反应?一起到片中一探究竟。
11月30日22:22 CCTV—6电影频道与您相约《罗拉快跑》,12月1日15:47“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