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道,马路两侧供人行走的道路。在交通生活中,便道虽然不像主干道那样地位“显赫”,但因其是行人安全行走的区域,同样不可或缺。然而,本报近日连续接到市民关于便道破损的反映,坑洼不平、面包砖粉化、地砖缺失……便道的种种问题不仅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不便,还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
南开区白堤路与湖镜道交口一建筑门前的便道,因为长期被机动车碾轧,加上缺少维护,便道地砖翘起一两年时间。市民刘女士介绍,这条路附近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很多机动车会停放在便道上,送孩子的家长为了躲避机动车,也会骑电动自行车在便道上行驶。“刚开始地砖只是有点裂缝、翘起,后来越裂越严重,最后干脆整块整块地碎裂,有的甚至缺失。走在便道上,感觉深一脚浅一脚。”市民说。
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发现李女士反映的这条便道虽然破损影响行人走路,但丝毫没影响各种车辆停放,在两条路交口处,五六米宽的便道几乎被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占满,根本没有行人正常走路的地方。
市道桥三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条便道原先是由建筑的产权人负责,后因建筑内的经营项目倒闭,便道也无人管理。”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河东区津塘路与十四经路交口的人行便道上,因为缺少维护,地面坑洼不平,读者反映近10年,没有人来维修处理。河西区大沽南路新围堤道至徐州道之间的便道,则是因为大树树根拱起,将地面一并拱开,造成路面坑洼不平。
记者采访中得到的答复是,这两条便道都已经列入大中修项目储备库,等待立项实施。但因为这两个点位的便道并不是急难险重的问题,因此纳入大修项目储备库后,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大修,便道排得比较靠后。
记者在走访以及梳理市民反映的问题中发现,便道损坏主要有几个原因:机动车停放碾轧、粗壮树根将地面拱起、电动自行车骑行以及日常维护不到位等。而在维修中,便道往往会排在最后,不得不修的时候才会修。
破损便道的“不友好”,给行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小修只能解决一时,治标不治本,时间长了还是会破损。很多市民认为,虽然便道不如机动车道重要,但不能因为“小”而被忽视。
市民刘先生说:“应该修与治相结合,便道是行人走的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有各的道路,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它们不出现在便道上。便道只供行人行走,破损的现象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