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202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创新赋能未来 技能塑造人生~~~王东明陈敏尔致辞 怀进鹏主持开幕式
西蒙娜-米雷拉·米库列斯库 穆费丽亚特·卡米勒 毛瑞致辞 张工陈辐宽出席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舞台上的五张面孔(图)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张雯婧 摄影 本报记者 刘欣
  韩野

  王昆

  玛悠丽

  李秋生

  梁鸿娜

  昨天,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津开幕。作为大会重要活动之一,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专题展同时开展。专题展设置“习近平论职业教育”“技能塑造人生”“非遗传承文明”“服务产业升级”“服务区域发展”“人文合作交流”“产教互融互通”“创新赋能未来”8个板块。在近60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与天津职业教育有着特殊“缘分”的她和他,成为大会主题“创新赋能未来 技能塑造人生”最好的“代言人”。

  此次专题展搭建了一方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而他们,就是这方舞台上一束束耀眼的光。

  他们是谁?与天津职业教育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和她,近距离感受天津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

  面孔1

  技能塑造人生板块“代言人”韩野

  我是天津职业大学2013届毕业生,昊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上学期间,我就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利用所学,与研发团队一起攻克了深海推进器难题。我们研发了T561全海深水下推进器,“悟空”号深海探测器用的就是它。我们的设备还应用于“沧海”号、“凌云”号,以及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高精准度动力系统中,我所创立的企业成为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位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N25号馆的专题展展厅,“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标语格外醒目。左手边不远处,一张张专注的脸部特写照片,成为专题展“技能塑造人生”板块下最“生动”的注解。这些照片的主人,正是此次受到特别邀请,来津参会的22位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如今的他们,已经成长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一分子。其中,就包括了天津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代表韩野。

  “我国职业教育每年有超1000万名毕业生,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近年来,职业院校培养出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近4年评出的4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有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展厅内,讲解员飞快地报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也让韩野陷入回忆、想起当年。

  2020年11月,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万米深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随“奋斗者”号潜入洋底的深海着陆器“沧海”号和“凌云”号担当水下“摄影师”,记录了“奋斗者”号探洋作业的实时画面。它们完美的联合作业,使用的便是韩野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海深水下推进器。

  韩野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从小对电和磁以及很多机械结构都非常感兴趣,高考时选择了职业教育,报名成为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进入学校后,他加入了电子科技协会的社团,参与了众多电子设计比赛,跟着老师做项目。

  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一个任务,是要完成大坝的水下检测。“我们知道大坝检测需要潜水员潜到20米甚至是100米的水下进行检测,一般的潜水员很难潜到100米的深度。我当时就想,是不是能够通过一个机器带着摄像机潜到水下,替代潜水员完成大坝检测。”从这时起,韩野开始研制水下机器人。但是在研制过程中他发现,涉及的不少核心部件,比如水下推进器、传感器,还依赖进口。“我们需要开发属于中国的水下核心部件来替代国外的产品。”从此,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方向。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韩野创立了昊野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下动力系统的研发和研制。

  彼时,深海核心装备技术长期受国外垄断,在国内做水下动力设备属于“小众”,对于韩野来说,创业路上可参考的先例少之又少。“既然选择了,就要勇敢地走下去!”韩野带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在2015年成功研发了首个深海推进器,可在850米深海应用,一举打破西方深海动力技术封锁。从850米到3000米,从6000米再到万米突破,之后团队又陆续推出30余款产品,全面取代了进口产品。

  2017年,团队研发的产品在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完成13500米深度打压测试,创下在线打压和长时间运行两项世界纪录;2021年,为大国重器提供动力系统,创下多次无人水下航行器深潜世界纪录;北京冬奥会,顺利完成了全球的火炬水下传递的对接任务……

  目前公司产品已经有50余种,涉及多个领域。谈到成功的秘诀,韩野说:“这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我永远忘不了母校的栽培和老师的引领,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公司负责人,我都深刻牢记老师们常说的‘工匠精神’,要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我们也将继续把研究做在澎湃的海洋上,把这份坚持献给深蓝,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力量。”

  ■ 相关链接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天津着眼于优化职业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形成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体制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术人才。为了给学生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天津率先形成完整的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不断推进“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高职和本科联合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

  面孔2

  服务产业升级板块“代言人”王昆

  我是天津职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个专业点,其中“一老一小”专业布点数5000余个,每年培养170余万人。天津职业大学开设智慧康养专业群,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智慧+平台+设备+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数智赋能专业和课程建设,形成从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健康照护到康复训练全过程的人才培养链、技术服务链和科普培训链。

  “一老一小”是生命的两端,如何让小朋友幸福成长?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现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走进天津职业大学展区,老年人的按摩床和婴儿的抚触床无论从形态上还是功能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津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2级学生、天津市健康照护赛项技能大赛(市赛)一等奖获得者吴寒和马成恩,现场为大家展示了婴儿和老年人护理的数字化应用。“目前,我们开设的相关专业,聚焦从小到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天津职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昆介绍说。

  职业教育须紧跟产业发展新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培育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早在1999年,天津职业大学便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为养老机构培养专业养老技能人才。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理论与实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老师会安排大量的实操模拟练习,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升动手实操能力。同时,我们也会提供多种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并与优秀养老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王昆表示,学校养老专业的人才培养,始终走的是一条产教融合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逐渐成为大家的首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就近”养老。基于这样的变化,天津职业大学养老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之前的课程主要围绕机构养老技能,现在我们引入了‘社区+’的概念。之前我们更关注老年人的护理,现在更关注的是健康,打造的是智慧康养专业群。”王昆解释说。

  从开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到2010年成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再到如今打造的智慧康养专业群,学校专业结构一直在调整,而调整的依据,就是“社会所需”。

  同样因为“社会所需”,2019年,学院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至此,“康养”的阶段从小到老,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闭环。

  现如今,“数字化”在康养专业的应用越来越多。走进学校展区,可以看到智能屏幕上,通过健康评估生成的个人数字健康画像,以及制订出的健康管理方案。“我们可以应用数字健康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实施健康干预;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搭建科技化、数字化、场景化物联网健康照护体系,提供具有差异化、针对性的康复服务。”王昆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脚踏实地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推进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相关链接 天津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是政府统筹、行业主办、教育主管、企业主体,天津全市70%左右的高职学校和50%的中职学校由行业企业举办。近年来,天津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产业生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岗位匹配度,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同时,天津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对接天津“1+3+4”现代产业体系,建立课程教材产教联合开发机制,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区域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开放式区域实训中心,助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面孔3

  人文合作交流板块“代言人”玛悠丽

  我来自泰国大城技术学院,是泰国鲁班工坊负责人,2023年天津市“海河友谊奖”获得者。2016年,泰国大城技术学院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成世界上第一所鲁班工坊。中方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泰国,并派出优秀教师亲自教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毕业后受到广泛欢迎。本土企业、中资企业、跨国企业都到鲁班工坊寻找他们需要的员工。感谢中国对我们的帮助!

  走进泰国鲁班工坊展厅,一面数字墙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墙上列出的是泰国鲁班工坊每年毕业生在中资企业和当地企业就业的人数。随着泰国鲁班工坊毕业生在当地口碑的不断上扬,毕业生就业率也越来越高。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奏设船政学堂,培养造船、航海技术人才,由此开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150年后,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高质量“走出去”。2016年,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泰国鲁班工坊,落户泰国大城技术学院。这是我国在海外建设的首个鲁班工坊。经过三期建设,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实践区,开设6个国际专业。工坊以EPIP(工程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为泰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天津为我们提供了现代的技术装备,还送来了优秀的教学方案、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培训教师,使我们受益良多。”玛悠丽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国鲁班工坊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高铁)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铁)铁道信号自动控制6个专业,培养了2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就业率大幅提高。“我们的学生参加泰国和东盟的技能大赛成绩得到了大幅提升,获得的奖项数量、等级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去年,中方又为泰国鲁班工坊进行了升级,增加实训工位数量和设备种类,泰国鲁班工坊进入发展新阶段。我们泰国鲁班工坊建设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由衷感到无上光荣,无比自豪!”作为专题展“人文合作交流”板块“代言人”,玛悠丽在展厅内动情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感。

  她表示,因为工作关系,多次来津调研考察。在华期间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可谓前途无限,大有可为。“中国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和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也让我惊艳。源自中国的EPIP教学模式通过泰国鲁班工坊,正影响着泰国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

  天津职业教育紧跟企业,企业在哪里,职业教育服务到哪里。鲁班工坊不仅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培养了一大批适配的技能人才,并且通过输送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中国工作生活期间,玛悠丽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我在天津看到了雪,看到了繁忙的天开园。下一次期待去看看美丽的桃花堤、小站的稻谷、七里海的螃蟹……”

  展厅内传来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一朵朵中泰友谊之花正在美丽绽放。

  ■ 相关链接 鲁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中外双方院校基于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五项原则,采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方式,通过共同建设国际化专业,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将中国优质职业教育和中国优质产品技术与世界分享,合作交流、互学互鉴,在职业教育领域搭建技能传播与人文交流的平台,积极培养合作国家经济产业发展亟须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天津已先后在亚欧非三大洲23个国家建成24个鲁班工坊,中外共建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动车组检修、现代物流、中餐烹饪等57个专业进入合作国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学历教育达到2.5万人,实施技能培训3.3万人。

  面孔4

  李秋生

  我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今年6月,“钟表与精密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暨天津市非遗传承基地李秋生工作室”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后,我常常带着师生们走进钟表馆,一同探寻时间的秘密。这里的每一台机械钟,诉说着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与技术故事。

  我站在塔钟前,为大家讲述200多年前的塔轮结构,引导他们思考升降结构的奥秘。馆内的机械钟,声音各异,那是敲击、簧片拨动、气流发声的多样魅力,是材料与结构的完美融合。更有机械钟,无需发条或重锤,仅凭自重或金属球的运动便能驱动,背后是精确的计算与智慧的结晶。

  每一次分享,我都希望大家能深入了解钟表文化,热爱钟表技术。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这些精密的机械中,感受到金属材料、机械结构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这就是技艺传承的魅力,这也是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

  面孔5

  梁鸿娜

  我是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俄语笔译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是会场内的一名志愿者。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是全国教育大会后我国首场教育领域的主场外交活动,能够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在与外宾的接触中,我们用温暖的微笑跨越国界,用我们的所学,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当外宾冲着我们竖起大拇指,说着“great China,good volunteer(伟大的中国,优秀的志愿者)”,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会继续加强专业学习,让更多外国友人读懂中国,争做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张雯婧

  摄影 本报记者 刘  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