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从未断绝的古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沉淀积累,有着灿若繁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诗书礼乐、衣冠风雅,典籍浩如烟海、艺术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器物、宏伟壮丽的建筑……从良渚古城的悠久历史到秦始皇兵马俑的宏伟壮观,从长安城的巍峨气势到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从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到福建土楼的坚固厚重,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一万年以来,从农业起源开始,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灿烂的文明。为了养育更多人口,我们建设农田、开发山地;为了居住,我们建起各式家园;为了安全,我们修筑大小城池,筑城以守民;为了交流,为了记录,我们发明文字……我们创造了文明,文明也定义了我们。这一切非凡创造,得益于中国人的智慧,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会生生不息?这些正是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回答的问题。
翻开一页,就是千百年;翻开一页,就能看到无数先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带你穿越良渚、二里头、三星堆、长安、徽州、南京、丽江、长城、京杭大运河、莫高窟等文明现场,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中国早期文明、古代城市文明,一书尽览中华文明的起源、生长、互动融合与无尽的智慧创造。
中华文明五千年,短短七个字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在中华大地上,早期文明在不同的环境中萌芽,它们散落各处,如同满天星斗,各自闪耀。
中国的文明进程不是静止的,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封闭的。在域内,纵有南北东西差异,但区域间的互动融合生生不息,从南到北,从东往西,由中原到四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的互动造就了我们多元的文明。于域外,虽有荒漠大海之限,但东西文明互鉴的故事绵延不绝。这是一部华夏文明史诗,是一部聚合、融合发展史,也是一部物质文明创造史。
■ 中华文明形成与城市发展
早期,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蒙昧时,良渚、二里头、三星堆等文明在各地陆续崛起。就像黑暗中的火柴,不断点燃又熄灭。距今五千年前后,以各地“古国”社会形成、“最初的中国”形成和良渚文化构建早期国家为标志,中华文明形成。良渚人用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一片平原河网之上,构筑起一座独一无二的“水上都城”——良渚古城。依水而生,与水相伴,因水而亡,辉煌的神王之国迎来了它的尾声,但良渚文明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早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世界认同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只是传说。
时光流转,来自今河南嵩山地区的一个族群在古伊洛河北岸的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发达的都邑(今二里头遗址),它以其宫殿建筑群、高超的青铜技术创立了一个拥有广袤国土和强大王权的国家,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即最有可能的中国第一王朝“夏”的都城。二里头文化成了彼时中华大地上最闪耀的存在,如同皓月当空,使周围群星骤然黯淡。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神明究竟意味着什么?三星堆文明以其神秘奇幻的青铜器等文物惊艳世人,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大门。
后来,越来越多的村镇、城池在各地生长兴起,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它们作为地域的中心,也是一个个连接的节点,最终将不同的地域联结为一个多元的统一体,组成我们的疆域。
从周朝的理想之城,到秦汉隋唐的盛世之城,再到宋元明清千城崛起,中国人创造了这些伟大的城池,每座城池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面貌和故事。
长安,曾是帝王的避风港,是万千文人追寻的梦想,是盛世大唐最光辉的符号,这里会聚了八方来客,经贸、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长安的繁华似乎穿透了时间,从数千年前呼啸而来,撩拨着数千年后人们的梦境。
而在南方,有着独特韵味的古徽州也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钟灵毓秀的黄山、蜿蜒曲折的新安江、依山傍水的婺源……它们都是古徽州的一部分。如今,曾经的古徽州散落在两省三地,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以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它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借由楚威王的“金陵王气”传说,南京有了“金陵”之名。在2500余年的建城史中,南京历经6次毁城,多次换过名字。它虽为十朝都会,却只有450多年建都历史。人言常道:金陵王气短命。但是被嘲为“短命之都”的南京,却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奉献自己,牺牲自己,肩负起家国重担。
丽江,西南边陲的明珠、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800多年风霜,800多年雨雪,800多年烟波,中国有无数古城消失于历史之中,丽江古城却幸运地被保存下来。这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古老的建筑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纳西族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
■ 一部物质文明创造史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中华文明最有想象力的创造。
21196.18千米的长城,历经两千年战与和,诉说四万里家与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它是全球史上规模最为宏巨的人类作品,古代文明史上再没有遗产可以与之比肩。
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一众大江大河,亦与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共同组成3166千米的“中国大运河”,全球开凿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今天,即便有些古老的运河工事只留下即将湮灭的遗迹,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那些仍在运转的部分,遥想当年千帆竞渡、舟楫纵横的场景,依然能够通过奔腾不息的滔滔河水,看到一个南北共济、青天碧水的未来。
总面积超过5亿亩的梯田,让漫山皆云梯,是我们的伟大创造。两端直线长度相当于赤道1/4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梯航万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们和东西方众多文明共同的伟大杰作。
绵延起伏的梯田是无数生活在山地之中的族群奋斗上千年留下的“史册”,也是改变族群命运的层层阶梯;数以万计的古塔遍布中国,它们或存于都市,或存于山间,共同构成了我们这座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塔博物馆”;层层黄土掩盖了兵马俑的“容颜”,但时光却未将它们遗忘,1974年的“一束光”将它们照亮,惊艳世人;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穿透时间的长河,闪烁永恒的光芒。
这是中国繁多物质文明的创造史,它们如同沧海遗珠,弥足珍贵。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为你铺开华夏文明的璀璨长卷,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中华文明探源之旅,带我们去见证那些让中华文明可见、可感、可知的创造。这本书将带你打卡18个史诗级文明现场,近距离呈现考古第一现场,感知历史书之外的文明体验。此外,书中还展示了160多处珍奇建筑、70余处出土文物和10余项震惊世人的世界遗产,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辉煌与壮丽的一面。
这是一座凝聚无限创造力的纸上“博物馆”,从史前陶器到青铜造像,再到连通四方的大运河与四方城墙。古城池见证了中国人的伟大造城史,那些历史遗存则见证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历程,是一代代中国人一砖一瓦的创造。因为这些创造,我们才成了我们。历史从未离场,文明生生不息。
山河依旧,史诗长存,每一页皆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