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饮食与旅游是生活中的两大乐趣,美好的饮食让人身心愉悦,而旅游则让心灵自由释放。如果二者可以兼得,何须归隐田园,在烟火气的人间行走,不正是最令人向往的一种生活吗?
赵红英的《行色食记》中,满是诗意的生活:从昆明到南京,从苏州到重庆,赏心悦目的城市风情暂且不论,更吸引人的是一道道美食的呈现,从脍不厌细的扬州小菜到重庆的热辣火锅,从成都老茶馆里飘溢的茶香到现代都市里米其林甜品的复杂与层次感。行与色、色与食,三者在书中融合得如此美妙。
我想,作者并非是想把旅游与美食一一简单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有的人独自穿越无人区,有的人跋山涉水去朝拜,有的人喜欢一路看风景,有的人就是那么四处走走,未必有特别的目的。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并没有多少不同,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都有着深切感悟人与自然相处的哲思情怀吧。
每一座城市都是有涵养的,重庆的江湖、扬州的风雅、成都的味道、福州的深沉、南京的色香、大理的韵致、昆明的气质……它们不同,但又有所相同,如赵红英在书中介绍的每一道美食一样,虽千姿百态,但都合乎人心对美的向往。
我居住的城市叫汉中,这里的美食多是比较接地气的小吃,如果让我介绍一道大菜,那么“熬菜”就可以与《行色食记》里任意一道美食相媲美,我习惯向外地的朋友吹嘘它是汉中的“佛跳墙”。我之所以对这道菜如此情有独钟,在于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奶奶这一道菜做得最好。清贫的生活中,省去了许多烹饪方式,各种食材一锅炖,在这里叫“熬”。旧时的柴火与铁锅慢火熬煮,成就了这道菜特有的味道,是融入我的血液里的记忆。
我没有如作者那样去过很多形形色色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经过多种文化长期反复叠加渐渐圆融通和的昆明,极具拼搏精神且富有活力的香港,尚余几许六朝烟水气的南京,开放包容淡然自信的大理……但对一个城市的体验未必是亲自去到那里,从文字里同样可以领略到美妙的游历心境,体味人间的飨宴,窥探城市的涵养。文化是超时空的,游历名山大川也罢,穿行于繁华闹市也罢,没有精神的开放与自由,哪里都可能是牢笼。我所欣赏的并不全是《行色食记》所带给我的视觉味觉上的愉悦,更多的是我可以“穿越”到字里行间,与天地同精神相往来的那种神游境界。物质的身体也许可以被生活所禁锢,但心灵不会。
《行色食记》以极具魅力的文字功底描述了城市与美食的绝妙之处。赵红英女士虽是理工科出身,但我非常欣赏她在书里以文化观点对美食与城市进行的解读,从她的笔端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她不同视角的细腻表达,让我对那些地方以及每道美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体会到只可能通过想象才能感觉的美妙。
书里的文字是优美而诗意的,作者把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场景用极具想象力的方式来传达,抽丝剥茧般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到烟火气中蕴含的温度与平和。这部书我慢条斯理地看了近二十天,书中没有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所有的就只是那一抹淡淡的烟火气,极具色彩的年代感和深厚而又轻灵的文化味,让我整个身心沉浸于此,听作者娓娓道来。
在如今喧嚣的城市氛围里,这部书给我带来一种独立于浮躁生活之外的阅读体验。阅读此书,可谓是一趟熨帖且有滋味的精神之旅。正如书中所言: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