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成长在文化繁荣兴盛环境下的新时代青年,必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青年的期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青年是社会结构中的新型群体,是历史更替的必然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期望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在前一代青年完成时代任务的基础上,对下一代青年寄予了更高水平、更高程度的期望。在革命战争年代,李大钊说:“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没有繁荣兴盛的文化支撑,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前行,代有其责。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青年一代必将担负起的新的文化使命。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培养出充满文化自信自强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就是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屡次侵略使我们的文明蒙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振中国文化自信培植和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坚持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根基。这些都是青年人充满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气。学校和社会要深入挖掘不同时期中华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华,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给青年,让文化自信自强融入青年的精神气质,塑造青年人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使新时代青年不跟风不盲从,做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培养出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青年。青年是引领风气的社会力量,其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做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志气、骨气、底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描绘的理想人格应有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中充盈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的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充足的底气。学校和社会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从历史中寻找案例和素材,增强青年一代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作支撑的新时代青年,定会同百年来的中国青年一样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让青年人掌握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系统阐述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科学方法论。今天的青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终将成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新时代青年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在运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创造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交相辉映的新文化,为下一代青年构筑更好的文化环境,跑出更好的成绩,交好接力棒。
(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