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陕西西安电(记者 陈璠)陕西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推动水源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2013年以来,我市与陕西省建立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关系。据了解,截至2024年6月底,我市累计支持陕西省水源区生态环保、产业转型、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经贸交流等领域项目484个,投入对口协作资金31.2亿元,带动投资达465亿元,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标志性项目,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多年来,津陕两地持续深化对口协作关系,坚持“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的工作主线,聚力推动水源区高质量发展,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使命。随着对口协作水平不断提升,津陕两地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各层次区域经济融合互动活动不断升温。天津优势企业积极参与水源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市场合作不断扩展,水源区绿色农产品、品牌生态产品持续进入天津消费市场和出口贸易渠道。人才交流不断深化,在相互交流挂职的同时,人才交流方式不断创新,通过开展合作交流、文旅交流、招商考察、工作调研活动,多形式挖掘人才利用潜力。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截至9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我市供水100亿立方米。据了解,今年以来,津陕全面落实《天津市对口协作陕西省水源区“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共同谋划实施40个协作项目,覆盖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的31个县(区)。项目突出保水质,侧重环保投入,生态水环境保护、河道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类项目22个,占协作资金总量的60.2%;注重强民生,幼儿园、妇幼保健院等公共服务类项目8个,占协作资金总量的23.3%;着力促转型,增加了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经贸交流等方面的投入,重点对天麻产业发展、生态茶园提升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给予扶持。这些项目已全部进入实施环节,得到水源区群众的高度认可,助推当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津将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落实精准、协作成效精准为标准,全面完成好对口协作陕西省水源区任务。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围绕“十四五”津陕对口协作规划,严把项目审核关、实施关,始终以“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为主线,严格从规划项目库中筛选,严格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对示范引领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支持,确保协作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同时发挥示范效应,体现天津特色,持续提升水源区生态环境。
拓展对口协作范围,深化结对市区协作关系。按照《天津市对口协作陕西省水源区“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的任务分工,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武清区与汉中市、津南区与商洛市、滨海新区与安康市合作交流,发挥天津市相关区在园区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用市场机制有效引导天津产业和企业有序向水源区共建园区转移和拓展,实现两地合作共赢。
加强产业协作力度,提升对口协作层次水平。以两地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对接融合为抓手,聚焦绿色循环产业突破发展,充分利用好水源区生态价值、资源优势,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水源区产业升级再造。加强两地产业链对接,开展延链、升链、强链合作,推动天津优质要素资源向水源区现代产业园区流动集聚,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打造水源区优质产业品牌。鼓励和引导津陕地方产业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需求,加快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两地协作迈入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
增强社会舆论宣传,营造对口协作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津陕协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效,宣介两地优势互补、融合互助的进程及务实合作、共建双赢的标志性项目。结合项目实施宣传津陕对口协作重要意义,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津陕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各方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