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丛 屹 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闫 丽 本报评论员
改革创新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建立健全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完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闫丽: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完成三级跳,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服务可以搭建起科技与产业的“鹊桥”,让产与研的融合更顺畅。
丛屹:创新离不开服务,科技服务本就在创新的范畴之内。创新业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从原始创新到应用转化,再到形成产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高效协同、融合发展的系统性问题。在这个复杂系统中,科技服务能够起到集聚的“黏合剂”、运转的“润滑剂”、系统的“活化剂”作用,让创新各环节有效联动,让创新要素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天津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建构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很关键。其中重要一环是以服务为支撑,把新业态的创新全链条串联起来,让更多科技成果找到“婆家”、找到市场。
闫丽:如您所说,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焕新的重要一环。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们如何理解“科技服务”的更多指向?
丛屹:科技服务就像是科研成果的“陪跑者”,科研项目一路奔向市场,科技服务全程陪同,整合资源、补给营养。看上去,科技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实际上它是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的发展,制造业中服务环节和服务价值比例不断提升,服务与制造深度绑定,体现为以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天津,算力、大数据等技术服务正在赋能产业。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每天完成超15000项科学工程计算任务,共服务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油气能源等行业企业客户8000家。科技服务业作为融合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受益于创新的进步,也激发了创新的活力。
闫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有全周期、全链条的意识。天开高教科创园上线运行天开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建立天开服务能力地图,大力引育技术和商业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业,最大限度为园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丛屹:哪里创新要素最活跃,科技服务的触角就伸向哪里。数字时代的科技服务业可以覆盖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环节,渗透到传统行业转型的各领域。这也决定了发展科技服务要构建一个系统性、垂直化、专业化的生态体系。“萌芽期”,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幼苗期”,有针对性地开放不同类型的创新平台;“拔节期”,打开更多场景、对接更多资源……一条完整科技服务业链条的打造,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各方共同努力,尤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专业化分工越细,市场空间也就越大,科技服务集聚发展的质效也就越高。
闫丽: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抓龙头、塑平台很重要。抓好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科技服务创新平台,优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创造的条件会更成熟、发展的天地更广阔。
丛屹:是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创平台体系。科技服务产业链条上,一个头部企业、一个高端平台就是一条重要纽带,带动起科研资源的利用,辐射产业创新。科技服务主体在一个地方扎根,要看产业体系、看市场氛围、看政策支持。这些“要点”都检验政策落实的力度、各方协同的广度。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与科创相关的诸多部门统筹起来、协同起来,打造共解难题、共促发展的科技创新氛围,使创新价值变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也是一种机制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