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人们享受各类海鲜的好时节,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在享受海鲜美食的同时,也要警惕副溶血性弧菌的食品安全隐患。专家表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栖息在海水和海产品中,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副溶血性弧菌繁殖速度会加快,增加了食物污染的风险。一旦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专家建议市民通过选择新鲜可靠的海鲜、注意烹饪环境卫生、彻底煮熟和合理储存来预防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
据介绍,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属于弧菌属,具有嗜盐性,主要栖息在海水中。这种细菌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存活能力强大。由于它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在每年6月至10月海产品大量上市的时节,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当人们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鲜或其他食品,如咸菜、熟肉、禽肉、禽蛋等后,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中毒者通常会出现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此外,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还有一个特征,即中毒者的粪便多呈水样,且常混有黏液或脓血。
疾控专家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避免食物中毒发生:第一,购买海鲜时要选择新鲜、可靠的来源。在购买时,可以观察海鲜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确保没有异味、变色或变质的迹象。同时,尽量选择活海鲜或者经过冷冻处理的海鲜,以降低细菌污染的风险。第二,生熟食品容器、加工用砧板和刀具应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这有助于防止生鲜海产品及其盛放、处理的器具污染其他食品。第三,保持厨房、用具清洁,处理水产品前后应洗手,并在清洗过程中防止飞溅,以减少细菌的传播和污染。第四,加工的水产品必须彻底煮熟,尽量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在56℃加热5分钟以上或80℃加热1分钟以上可以被消灭。因此,确保食物蒸熟煮透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关键。第五,夏季室温下,从食物煮熟到食用最好别超过两小时。剩菜应尽快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通讯员 范小晴 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