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津味文学新作选登·评论~~~——评张芸长篇小说《逐光而居》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 樟(图)
戴冠伟 题图 张宇尘

  在我的印象中,乡村中常见的村名不外有村、屯、寨、沽等,村名为“坑”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而我到婺源就走进了一个叫李坑的村子,徜徉其间,似乎从那里的乡风民俗中,获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村民们大多居住在溪水的两岸,这种建筑布局说明李坑过去很讲究风水,因为坊间早有“水向西流必富足”的祈盼。

  果然,大家都在经商,街道两侧所有房屋都是门脸儿房,因为村民居住的是平房,所以就不好像城市那样称作底商了。那么,他们经营的都是些什么商品?我想这也应该是李坑经营的最大特色了。这里所有的商品没有一件是从外边采购来的,完全是自产自销,糯米糕是自家蒸的、金钱饼是自家烤的、一口酥是自家炸的……而且让你亲口品尝,若喜欢就打包买走,爱吃就坐下来饱餐一顿。

  常见的工艺品更不必说,当地盛产香樟,匠人们可以就地取材,制作成各种工艺品,不论是文房四宝,还是儿童玩具,不管是健身器械,还是杯盘餐具,游客们尽可以随意挑选。特别要说明的,樟树乃是一种带有天然芳香的树种,古有恋家不忘家乡之意。加上樟树一年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并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古徽州一代代地流传着“樟树养丁,水养财”的口头禅,在村口栽种樟树,既美化了自己的家园,又能护佑村子兴旺发达。

  大家团团围住了一棵具有1600年树龄的老樟树,它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其主干似乎不高,但向四周伸展出的树枝,覆盖面积直径足有七八十米,有些已经垂在地面上,有的则垂进了附近的溪水中,人们为了承接这些垂下的枝条,只好移栽了相同的树种作为它们的依托。

  古樟的树身不见树皮,深深的黑褐色透露出在千年历史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游人中,不论是热恋中的情侣,还是须发皆白的古稀老人,都将自己的许愿条打结在那些伸手可及的树枝上,千千万万条鲜红鲜红的飘带,让古樟焕发出火红的青春光焰。人间自有真情在,古樟寄托了红色土地上的人们,勤劳、智慧与思古向新的美好感情。

  樟树有那么多益处,后来便慢慢地被神化了。乡亲们把樟树当作神来供奉,有人家小孩难养,就用红纸写上生辰八字,贴在樟树上,逢人就说过继给樟树爷爷了,这样便可消灾避祸,保孩子一生平安。村间还有“樟树底下走,能活九十九”之说。此外,在村头伫立着的树种中,还有枫树、红豆杉、银杏树、松树、檀树、桂花树等。这些树都是有某种寓意的,如枫树,有暗衬“丰”“封”之意,松树有延年之意,红豆杉和银杏能驱蚊蝇、保平安。无疑,村民们的这种精神寄托与迷信无关,反倒表明了乡亲们对古樟心心念念的深厚情感。

  如今,婺源古村落里,处处是古樟蔽日,流水潺潺,看似不经意间的生长,其文化内涵却是十分厚重的。古树蔽日,婺源每个村头、水口种植的大都是樟树,一是闻香气见喜,二是保佑村民、美化环境。樟树在婺源一直是神灵的化身。“树养人丁水聚才”,古樟往往成为村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至老樟树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