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津味文学新作选登·评论~~~——评张芸长篇小说《逐光而居》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味文学新作选登·评论
津派文学的当下表达
——评张芸长篇小说《逐光而居》
武 歆

  有越来越多的天津中青年作家投身到“天津故事”的书写中,他们与前辈作家一样,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有着炽热的感情。但不同的是,中青年作家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新时代,着力书写当下的“天津故事”,与前辈作家形成了“时间梯队”,增添了天津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天津文学院签约作家张芸,便是书写当下天津的中青年作家之一,她通过长篇小说《逐光而居》的创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深情之爱。

  《逐光而居》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人物以母亲英娘和她两个女儿嫣然、潸然为主,讲述了她们平凡但又多彩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以早年“厂花”英娘为代表的天津普通工人家庭的喜怒哀乐,主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当下天津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克服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不断向前迈进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部长篇小说的丰富性还在于,作者用极为凝练的笔墨,描写了三位主要人物身边的家人、同事、同学等,这些所谓的次要人物,与英娘、嫣然和潸然一起,共同塑造了现时天津人的生活图景。这对于初次写作长篇小说的张芸来说,既是一次勇敢的自我挑战,同时也是天津文学创作的可喜收获。

  《逐光而居》的显著特点在于,始终采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方式,展现天津的变化,这种展现不是表象的、生硬的,而是隐没于叙事进程之中,隐藏在人物命运的变化之中,并把这种变化通过生活状态来表现,在充满耐心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悄然呈现。

  比如说在饮食方面的变化,嫣然说正在学做菜,学会什么菜呢?有“清炖鸡、煎牛排、清蒸鲈鱼、拌蔬菜沙拉、三明治、山药汁……”讲述百姓居住的变化,不说房子有多大,而是讲居住的氛围,站在窗前,描绘向下看的景象,“花园面积真不小,中间是凉亭,周围石子路蜿蜒曲折,整体呈环形。溪水通道从凉亭出发,像洋葱一样层层盘绕,石子路与溪水通道间种满各种植物……”还有年轻人之间的对话,比如嫣然跟闺蜜探讨咖啡的话题,“咖啡豆应该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接触空气、光线、湿度和异味……烘焙程度是影响咖啡口味和香气的关键因素,中度烘焙和深度烘焙是两种常见的烘焙方法”等,当下的日常生活在故事的推进当中,悄然地表现出来。

  讲当下的新生活,但也没有回避过去生活的艰难,比如通过“姥姥家”小院等诸多场面描写出来,选择的地点“在鼓楼附近的繁华地段,在著名的永胜饭庄后面的胡同里”,改革开放之前的百姓房屋,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外山墙是砖砌的,其余的墙体都是用芦苇把子和白灰砌的,顶子用芦苇把子排好,上面盖一层用麦秸和土和成的泥巴顶子,再用白灰和青灰压住,就做好了光亮、结实、防雨的房顶,最后装上木质的门窗,房子就盖好了”。

  张芸在讲述过去艰难生活的时候,没有伤感悲怆的渲染,没有声嘶力竭的喊叫,也没有撕裂伤口的展示,而是用平实快乐的语言来讲述,但读来不违和,很真实,因为什么呢?因为是以嫣然的儿童时代的视角来讲述的。生活中的所有苦难与艰辛,在孩子们的眼里永远是快乐的。这不仅吻合人生理方面的正常感知,同时也体现了文学艺术层面应该具有的美学追求。这对于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的张芸来说,是应该给予特别鼓励的。

  《逐光而居》这部长篇小说,对英娘的塑造是很成功的。作者用白描的写作手法,作了全方位的详尽描写:“年轻时,英娘干工作可认真了。一般女工到了单位干完手头活儿,就一头扎进更衣室里,闷头织毛衣。毛腈混纺开司米,三股并一股,织得快极了。更衣室里全是女工,一片棒针声响。如果是粗线100号,快手两个钟头能织一两,一件小孩儿的毛坎肩一天就织完了……英娘从来不迟到,更不会跟一般女工一样没事时躲在更衣室里织毛衣。”

  塑造鲜明的文学人物,一定要用丰沛的细节,没有细节的严谨支撑,人物往往会“站不住”,会发生“摇晃”。张芸避免了这种“摇晃”,她通过“织毛衣”这件事,不仅给人物做了“加固”,还要给予读者更深刻的印象。在选用塑造人物的“道具”上,作者选择了那个年代最为常见的道具——搪瓷缸。那个年代给优秀工人的奖励,最常见的物品就是搪瓷缸。这时候,作者转变叙述视角,用了女儿嫣然的视角:“在嫣然的记忆里,英娘一直都在用喷有大红‘奖’字的搪瓷大茶缸喝水,而且每年都会得一个新的。”通过这样的细节呈现,英娘的劳动者形象以及她的性格,一下子跃然于纸上。

  假如作者继续按照这个路数讲下去,英娘的形象可能是一个我们惯常印象中的“劳模”形象。尽管没什么问题,但作为文学人物来讲,那并不是完美的。所以,作者没有一路走下去,而是扭转了叙述方向,让人物转向另一条道路,这是一个有“缺陷”的劳动者形象。

  “直到潸然(嫣然的妹妹)的出生,一切被打破,不见了带‘奖’字的大红色茶缸。”因为“当时国家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在伴随着潸然出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英娘也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做深刻的检查、党内警告处分和连续五年不能涨工资”。

  这是一个带有“缺陷”的劳动女性形象,但是这个“缺陷”是“时代缺陷”,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这个“缺陷”丝毫不影响英娘的精神内涵。另外,她不仅有个体好女人的共性,“英娘的脾气性格真的挺好,在单位没跟同事吵过架,回到家也没跟公婆拌过嘴。筒子楼里的邻居多,也都是相互谦让”;她同时还有中国女性集体呈现的共性特点,“英娘经常是这会儿还在抱着外孙,过会儿就赶去了医院;一会儿给孩子冲奶,一会儿又在给母亲炖鸡汤,常常是抱着小外孙子,照顾着病重的婆婆。直到后来家里老人陆续离世,家里渐渐冷清下来,英娘不用再整日忙碌,自己可以停下来歇歇时,她的身体却熬不住了——脑出血”。

  英娘是《逐光而居》中的主要人物,也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这个人物也非常符合城市女性的特点,敢作敢为,为了爱人和家庭,敢于舍弃自己的一切,不顾旁人的眼光如何看待。英娘的性格特点,也为她两个女儿的性格、行为,奠定了最为坚固的思想基础。

  《逐光而居》关于天津的当下表达,更多的是通过人物来呈现,但也没有舍弃地域特色这一很好的“抓手”,依然没有单独拿出来,而是附着在人物身上,这就避免了写作新手常常出现的用资料来代替叙事的问题。比如说到英娘的“吃”,作者是这样写的:“听丈夫边吃边说今天单位又来了一批海产品,单位准备卖大螃蟹,明天就买了带回来。英娘听了可高兴了,因为她就喜欢吃海货。”即使是对天津不了解的读者,也大都知道那句流传甚广的俏皮话“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除了在饮食上体现天津元素,另外还有着地理标志的鲜明表现——上海道小学、睦南公园、庆王府、安乐邨等,以及老城厢的生活印迹——院门上面的铜环、刻有仙鹤和蝙蝠的箱柜、大通铺、抽屉上的黄铜把手等。

  长篇小说《逐光而居》除了英娘、嫣然和潸然的塑造,还有众多的次要人物、过场人物以及背景人物。作者对每个人物都给予了特别的温情,并通过寥寥数笔来精准表现。在这里仅举一例,比如,姐姐嫣然和妹妹潸然眼中的太爷,通过“三件套”来表现天津老城老人的形象——藤椅、报纸、半导体,虽然用笔不多,但是印象很深,而且历史画面感很强。

  《逐光而居》正文开篇是以住在养老院的英娘起笔的,最后“尾声”一章也是以英娘来结尾,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叙事的起与合。虽然小说结尾并不先锋,叙事中规中矩,但最后嫣然画的油画挂在家里正面墙上,这个“动作”却显得意味深长,用艺术方式为这部小说的思想,作了极为隐喻的说明。

  结尾是这样写的:画中成片的树林郁郁葱葱,远处的蓝天白云,近处的小桥流水、溪中鹅卵石的倒影依稀可见。上高中的儿子问嫣然,为什么把这幅画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嫣然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这里,嫣然的这句话,把英娘一家人走过的风雨之路,以及普通百姓生活的思想动力与精神支撑,作了最好的注解,同时也与书名《逐光而居》完成了叙事意义上的对接。

  对于作者张芸来说,《逐光而居》的写作不仅是她个人关于天津的写作追求,同时也给天津作家带来启示,津派文学的当下表达特别需要更多作家加入进来,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能有更多作家积极地书写新天津的新变化,让津派文学的创作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本版题图 张宇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