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夏至。夏至是盛夏的起点,此后除了温度升高,降水也更加频繁,天气将日益湿热。此前,我市已经持续多日高温,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经历了短暂的凉爽天气后,市气象台发布消息,本周最高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还将返场。
医学专家表示,高温天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多威胁,其中中暑是最为常见的病症,轻者仅表现为头晕、四肢无力等先兆中暑症状,但严重的会导致热射病危及生命,因此切莫小看中暑。专家提醒市民,随着天气日益炎热,日常要多关注天气预报,超过35℃的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频次,10点至16点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携带人丹、藿香正气水(颗粒)等防暑药物。另外,室内定时开窗通风,空调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室内外温度差以5℃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较大增加中暑概率。
看体温初判中暑类型
热射病最严重危及生命
“中暑是一种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古老疾病。医学上将中暑定义为高温、高湿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总称。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市中研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于乃浩说。
先兆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轻度中暑是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超过38℃,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度中暑根据发病机理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死亡率高达40%至50%。热射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体温短时间内持续升高并超过40℃,可能伴有皮肤灼热;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如出现谵妄、惊厥、昏迷、幻觉等;同时伴有呼吸急促、肌肉无力痉挛等不适症状。热射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的高危人群是建筑工人、快递员等高温环境下从事高强度劳动的人。经典型热射病的高发人群则是老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等体质较弱的人。
转移—降温—补水—送医
怀疑中暑有四步急救措施
于乃浩说,发现有人中暑,通常需要采取“转移—降温—补水—送医”四步急救措施。先兆中暑患者要立即转移到遮阴处(如树荫下)休息,最好是凉爽通风、开着空调的室内环境。同时补充适量水分,注意不要狂饮,含盐汽水是不错的选择,通常可逐渐恢复。但最好有人陪伴,以防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送往医院。轻症中暑患者先转移到阴凉处或是通风凉爽的室内,适量补充水,通常4小时内可以恢复。如果已经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应立即送往医院。
于乃浩提醒市民,一旦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必须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等待救护车时最好能做以下几件事: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状况良好的遮阴处,以开着空调的室内环境为最佳。把病人的衣服尽量多地脱掉,帮助其身体迅速散热。尤其要松解领带或者腰带,改善通风状况。脱去衣服后,向裸露的皮肤上适当洒一些水、擦拭皮肤,再以电风扇甚至手摇扇为其降温。如果现场能够找到冰袋(或用冰镇矿泉水代替),用毛巾或者衣物缠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然后将其分别置于患者额头、腋下、手肘窝以及大腿根部等处,迅速为这些部位的皮下血液降温。
充足饮水防晒备药
消暑养心健脾安度盛夏
于乃浩建议市民,高温天气外出或户外作业,最好随身携带六一散、藿香正气水、清暑益气丸等药物。大量出汗后或高温作业一定保证充足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烈日下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氯化钠含量0.3%至0.5%为宜。高温作业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上班前6小时不要饮酒。高温作业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另外,除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外,顺利度过高温天气还需做到科学起居饮食:起居方面,晨练最好在10点之前完成。日常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至7℃。饮食方面,可以适当进食苦味食物以祛暑除热,如苦瓜等,达到清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功效。同时可以进食莲子、百合等药食同源的食物,以除烦热、清心火、养心安神,常饮百合、银耳、玉竹煮的汤剂也具有清心养阴的作用。薄荷、金银花、菊花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可以泡水饮用。需注意的是,苦味食物多性寒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大量食用。
█ 相关链接
盘点中暑认知小误区
误区一 天气炎热,恨不得24小时开空调。长期在空调环境下生活,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中,反而更容易中暑。正确做法是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5℃为宜。建议进室内10分钟后再开启空调,出门前10分钟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
误区二 我没去室外,在室内不会中暑。室内环境若通风差、闷热、潮湿,同样能引起中暑,而且可能出现重度中暑。长时间待在封闭环境中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更容易中暑;有些老人居住在通风差、闷热阴暗的老旧房屋中,也是容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误区三 我可能中暑了,多喝水肯定没错。中暑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外还有钠、钾等电解质,出汗的同时常伴有电解质的大量流失。若单纯大量饮水,会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昏迷。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者是糖盐水,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误区四 中暑了,擦点酒精或者清凉油解暑。中暑患者应避免喝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能用酒精擦拭皮肤降温。酒精可经皮肤吸收,给患者带来更大损伤。
误区五 中暑发烧,吃点退烧药睡一觉就好了。中暑患者大量出汗后,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此时吃退热药可进一步引起出汗,加剧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
记者 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