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文艺创作勇攀高峰
吕 琳 李 欣

  “文者,贯道之器也。”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深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理论品格、真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全面擘画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图谱和行动指南,成为推动新时代文艺创作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思想赋能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立场,开社会主义文艺气象之新。文化文艺是关乎国运方向、民族灵魂的一项系统性重要工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饱含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石的宏阔大历史观与大时代观,将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征程、中华民族千年恢宏史诗,深刻镌刻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基因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文化文艺作为具有深刻意识形态属性的极端重要工作,重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正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创作领域指导地位之本,清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之源,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之正,创的是“两个结合”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之新。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多元化价值观碰撞的复杂局面,广大文艺工作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纲为元,守牢阵地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导向,旗帜鲜明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立场坚定批驳“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创作谬误,用情用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广泛凝聚守护社会共识的世道人心,在作品创作上强调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有机统一,以高质量高品位的精品力作开社会主义文艺气象之新。

  理论赋能自信自强文艺创作风格,增中华审美风范之色。自信方能自强,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特色的“最美底色”,也是文化文艺自信自强的“最大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习近平文化思想丰盈和发展了文化自信的理论形态或话语体系,使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理论指引更具浓厚中国味和深切民族情。坚定文化文艺自信自强,一方面要在文艺创作上持之以恒推动“第二个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激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深刻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文精神,于全球视野中统合阐释如“尽善尽美”“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等中华美学思想,在中华美育精神与当代审美价值的比较结合中,不断丰富提升文艺作品的民族精神内涵与文化辨识度,以达到作品知、情、意、行在审美表现上的内在统一。另一方面,要以兼容并蓄的宏阔国际视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艺术精华,以开放包容的文明胸襟审视文艺创作风格,选取最能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最能展现中华审美样态的经典题材,开展艺术表现与形象刻画,确立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格局、中国风范,创作出展现中华文化形象、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不朽作品。

  价值赋能人民至上文艺创作导向,聚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之力。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精品奉献人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描绘人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为人民画像、为人民立传、为人民歌唱,始终是各门类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动力,也是文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以向上向善的文艺创作聚民心、育新人。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用深刻质朴、刚健进取、崇德敏行的审美价值导向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将以文铸魂、以美培元的创作理念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二是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在文艺创作中始终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把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置于首位,拒斥唯流量是从的简单商业标准,摒弃畸形低俗的不良审美形态,破除以“小我”狭隘趣味为创作出发点的“认知茧房”,赋予作品真挚的人民情怀与审美体验。三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笃行不怠地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艺服务供给。把握数字化赋能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提升的新机遇,通过文艺精品嵌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文艺产品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统一。

  行动赋能精品力作文艺创作质量,发时代经典文艺形象之声。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鲜明实践品格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倡导作品内容的原创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原创性是不愧于时代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志,既离不开扎根中国本土、深植时代需求的原创理念与独创观点,也离不开科技革新、各类艺术表达方式相互融通的手段创新,更离不开发时代先声、展时代风尚的“为时”“为事”之作。倡导作品形象的经典性。经典文艺形象的发掘刻画是考验文艺工作者能否洞悉生活本质、能否获取最大审美认同、能否开拓文艺新境界的重要标尺,要从时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出发,挖掘展现蕴藏在时代烙印和特征下那些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以艺养心,以美塑像,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倡导创作者自身的德艺双馨。培根铸魂者必先铸己,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创作者更应做到明大德、重公德、讲私德,以志存高远涵养高尚品行,以文质兼美打磨优秀作品,不被名利欲望所羁绊,不当不良文风艺风的制造者、盲从者、鼓吹者,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品行艺德不断勤业敬业,在文艺创作中勇攀高峰。

  (作者分别为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3年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2023JWZD45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