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智慧出行场景什么样?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如何携手秀出硬实力?昨天,作为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同期活动,首届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驾驶挑战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开赛。本报记者实地探营,为您“剧透”。
城市道路推演智驾场景
首届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驾驶挑战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联合举办,赛场选在往日车流穿行的城市道路——生态城安平路,来自国内外的58支参赛队实地推演无人驾驶的未来。
何为车路云一体化?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化道路上,无人驾驶的智能车辆有序行进;道路两侧,摄像头、雷达、路侧边缘计算单元等感知设备即时获取数据;在后台,云平台对实时接收的数据进行高速计算……这便是车路云一体化的真实场景。依托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车路云一体化能为智能车辆提供运行监管、协同驾驶、交通优化等服务。
此次共有245名选手参赛,他们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1所知名高校。大赛设有自主泊车、稳定跟车、前车遮挡红绿灯协同等11个自动驾驶比赛项目。
以自主泊车为例,记者在赛场看到,车辆在到达指定点位前,预先接收路侧设备及云平台发送的信息,自主选择最佳停车位并完成自动泊车;在稳定跟车项目中,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后车精确掌握前车的速度、转向等行驶信息,实现“车-车交互”,实时“对话”;当路口红绿灯被前方大车遮挡时,车辆根据路侧设备和云平台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停车或启动行为。
开放自动驾驶基础代码
比赛中,清华大学参赛队在无人驾驶决策和规划算法上“晒”出优势。“拿前轮转角来说,在相同的前轮转角数据下,受车辆转向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影响,仿真系统中的转角和实际场景中的转角相比存在一定差别,我们通过延时补偿的方法缩小这一误差,让车辆行驶更平稳、更安全。”清华大学参赛选手李维斯告诉记者。
面对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环境,无人驾驶车辆有时会在超车、变道、跟随三者间犹豫不决,这是无人驾驶在决策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队给出了方案。参赛选手张峰介绍:“在算法中,我们给相关的固定数值增加了偏移量,这样能让车辆的变道和超车决策更灵活,从而轻松应对复杂路况。”
“赛题与技术人员在研发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挖掘更多无人驾驶算法的创新方案。”赛事主裁判、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算法高级工程师张庆说,为激发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大赛不仅提供统一的工程车,还开放自动驾驶基础代码,选手无需进行基础软件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将精力放在算法的二次开发上。
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康表示,一套开源的自动驾驶软件平台价值约2000万元,甚至更高,目前多数高校只能通过仿真系统来验证研究成果。本届大赛通过仿真系统与实车测试相互支撑,形成了理论与工程、方法与实战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学生们搭建起以赛促训、以训助赛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当天,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共同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动智能网联先进技术与优质资源落地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