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塑造出“有趣的灵魂”①
漫话~~~
新视野~~~
深一度~~~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这样“吹哨”更有效
谷朋

  社区空间小,没法建车棚;充电桩安在墙角,邻居有意见,还存在安全隐患……面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无处安放”的僵局,近日,和平区文化村社区吹响了黄色等级的“哨子”,“吹”来了多个部门的“主事人”,半天时间就敲定了解决方案。

  “吹哨”行动,现在来看并不新鲜,它在各地推行过程中,确实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在面对涉及多部门“九龙治水”问题时,这一机制的效力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有时“哨子”吹得不够精准,吹来的人不够专业,加之逐层汇报的繁琐程序,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顺畅,甚至还会带来新问题。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平区推出分级“吹哨”机制:蓝牌事项,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按时“报到”;黄牌事项,职能部门分管领导要到现场;红牌事项,要求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像文化村社区的充电桩问题比较紧迫,涉及住建、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社区吹响了黄色等级的哨子。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这一看似简单的行动,实则蕴含着社区治理的大学问。“哨子”不仅要吹得响,还要吹得精准。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将群众诉求分为“普通哨”“重点哨”“疑难哨”三级,并建立了“哨源升级”机制,保证“哨随事动,事随哨结”;有的地方将“吹哨”精准到人,确保群众问题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通过精准“吹哨”,形成闭环,让问题迎刃而解,也降低了沟通成本,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无端消耗。

  精准“吹哨”的背后,是对社区治理深层次的思考。社区治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一场涉及多部门、多层面的“协同作战”,关键在于分级处理和精准对接。这就要求社区管理者不仅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还要有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问题越是棘手,“吹哨人”越要知道该如何“吹哨”,吹什么级别的“哨子”,招呼哪个部门的人。要做到该来的人能来,来了的人“好使”。

  当然,“哨子”不能为吹而吹,更不能额外增加汇报请示的流程,这不仅需要建立起快速响应和部门联动机制,“一站式”解决百姓急难愁盼,还需要放权赋能,让职权真正围绕百姓的需求转,让居民对社区进行“打分”评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度量衡”,在提高社区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上下功夫,激发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画好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不仅是群众日常居住生活的场所,而且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精准“吹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才能打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后一公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