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品荐
一位传奇女性的一生(图)
武治宇
毕翠克丝·波特
《自然的童话:毕翠克丝·波特的艺术世界》,【英】毕翠克丝·波特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比得兔

  对于那些世界知名动漫形象,你一定能说出不少,比得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漫长时间洗礼,这只萌萌的小兔子如今仍是最受欢迎的动漫形象之一。而在比得兔的背后,是鲜有人了解的一段历史传奇——它的创作者毕翠克丝·波特不仅是商业史上功成名就的巨鳄,更是在艺术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女性艺术家。

  毕翠克丝·波特,你可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一定看过她的很多作品。她的书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世界各国的销量超过2.5亿册,她创造出诸多经典角色,她的童话令全世界无数儿童痴迷,她的科学绘画作品至今仍有学术参考价值,她留下的文化遗产被誉为“英国的后花园”。但大多数人都对波特知之甚少,从作家、艺术家、真菌学家到环保人士、绵羊养殖达人,波特的一生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传奇。

  波特出生在偏爱艺术和博物学的家庭,这很早就激发了她的美学敏感性。因为出身富家,她对谋生没有迫切的需要,而是希望通过绘画不断了解周围的世界,涉猎不同的领域。她对知识的渴求不断增长,从考古学、地质学到显微镜观察和真菌学都有涉猎,并立志成为一名职业科学家或科学插画家。

  虽然她最终没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但丰富的阅历给予了她无穷的绘画灵感,并通过无与伦比的讲故事能力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绘本,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儿童书籍作家之一,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她强烈希望为自己创造一种富有意义的生活,结果留下了非常持久的文化遗产。波特的故事表明,拥有天赋、激情和毅力,生活将会充满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伟大的事业也可以从微不足道处萌芽。

  波特是忠实的动物爱好者,一生中至少养了92只宠物,其中一些宠物激发了她的想象力,并为她故事书中一些角色的名字和性格特征提供了灵感。她喜欢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性,常常用铅笔从各个角度为它们写生,有时还对它们的运动进行研究。她的草图有时看起来像速写练习:在一片撕下的纸条上,她一开始画了一只普通模样的老鼠,当老鼠在纸上“移动”时,轮廓逐渐变得更粗犷,最后几乎成了漫画。

  波特将现实与幻想结合,她身边的每个元素都是她笔下人物的潜在游乐场:一片开阔的草地“正好适合野餐,或者可以让小兔子们在这里跳舞”。童年时,波特曾经“对小精灵半信半疑,却全心全意地同它们玩耍”,但是它们与维多利亚式想象中的小精灵几乎没有相同之处。波特认为的仙境是在“野花、动物、真菌、苔藓、树林与溪流之中”,她的小精灵是“在草地上歌唱、跳舞的小蘑菇人……它们在秋天的树林里生活”。

  波特所达成的成就不仅仅是商业的成功,在生命末年,她隐居湖区,并用版税收入买下大片湖区土地予以保护。她对湖区的长期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地方最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本书基于2022年秋英国V&A博物馆举办的同主题展览,该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毕翠克丝·波特的艺术作品,如此丰富的藏品源于学者兼工程师莱斯利·林德的遗赠。林德发现并研究了波特从1882年少女时代到1897年的日记,使世人能够根据这些宝贵的一手材料了解这位成长于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知悉她的日常生活、性格、梦想和焦虑。林德细致研究了波特留存的素描和其他画作手稿,同时这个研究过程也从侧面体现了她作品的多样性。

  书中全面探索了波特作为一名自然学家、艺术家、儿童作家和农场主的成就,收录了波特170余幅珍贵作品,其中包括很多主角人物画像,以及精美的动植物画、给朋友的幽默图片信件、湖区水彩画和罕见的家庭照片。封底她的那句“我写故事只是为了取悦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从未长大”是对她这灿烂的一生最好的总结。读者将在书中跟随她的旅程,从中产阶级的伦敦游荡到广阔的湖区,重新认识这位传奇女性。

  在线阅读

  童话是对自然界的细致临摹

  毕翠克丝熟悉的人类不如小动物多。实际上,她常常把人设想成动物:她的姨妈哈丽雅特·伯登是个“黄鼠狼”;贝蒂·哈里斯的姨妈是个“老绵羊”;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一个店主卡特先生是只“在朽木里钻进钻出的潮虫”。当她写刺猬温克尔太太的故事时,脑子里想的是她家在苏格兰度假时雇的洗衣女工姬蒂·麦克唐娜:“她挺滑稽,是个圆滚滚的小个子女人,有着浆果般棕色的皮肤,衬裙有很多层,戴顶白帽子。”毕翠克丝从来没有学过画人像,因此《迪奇·温克尔太太的故事》里的露西并不活灵活现。不过,她为《比得兔的故事》画的麦克雷戈太太的原画,可以说是技艺比较成熟的角色素描了,可惜弗雷德里克·沃恩公司要求她重画。毕翠克丝对出版商最终采取了一种更直截了当的态度:“我并非是在对出版商进行粗暴无礼的说教,而是出版商过于在意大众读者的看法了,但我对他们毫不在乎。”

  毕翠克丝的书中充斥着她童年时代偷运到博尔顿花园她家楼上的小动物们:兔子、老鼠、青蛙、两栖蝾螈、刺猬、松鼠,以及各种“让人头皮发麻的居民”,比如蜘蛛、蜗牛、甲壳虫和胡蜂。

  毕翠克丝创作的角色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原因之一在于:虽然它们身穿衣装,但它们是真正的动物。与其说毕翠克丝创造了它们,不如说她仅仅是临摹、模仿它们。一幅“出门钓鱼的青蛙”的草图显示了她看似并不费力的创作过程。当青蛙在她面前移动时,她从各种角度画它,最后再加上一些小细节,就将现实中的青蛙拓展为一个虚构的角色:比如模糊船的轮廓,并细致描绘面部表情。当出版商要求她证实所画插图里的细节时,毕翠克丝通常能够出示真实样本作为证据:“我被要求告知关于(《小本杰明兔的故事》里的)猫尾巴的信息……希望我证实真的尾巴甚至更大些。”

  毕翠克丝对自然界的细致临摹不可避免地主导了她讲的故事和幽默感。在去世之前她反思道:“大自然虽然从未有意识地作恶,但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在她的故事里,科学的因果关系取代了人类的道德,动物界遵循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这就是严酷的现实。毕翠克丝幽默、低调地描述暴力和死亡,以此不经意地打断故事:小猪鲁滨孙的阿姨多尔卡斯和波尔卡斯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但最后都变成了培根(咸猪肉)”;老鼠太太安娜·玛丽亚准备把小猫汤姆做成烤布丁,同时“希望它的头不要乱动,因为这会把点心皮弄皱”;小猎犬皮克尔斯对大黄猫金杰说,“我们不能吃掉顾客,否则它们会离开我们,去塔比莎·忒希那里”。

  不伤感,不动感情,阴暗,这是黑色幽默,但是在动物故事里可以被接受。无论如何,孩子们“对一切都严肃认真,至少那些老派的孩子是这样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