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梁斌先生诞辰110周年
(1914.4-2024.4)~~~
~~~
~~~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一)~~~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一)
陆文郁:
植物学画派
章用秀

  陆文郁先生(1887—1974)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杂家”。他是民国以来天津著名画家,也是诗人、词人。他曾出任《醒俗画报》主笔,又多年主持河北博物院、天津广智馆的工作。博通考古、古泉、金石及陈列、设计,亦是报人和博物馆学家。他对天津地方史也有过深入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植物学家。

  陆文郁对书画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从文徵明入手,兼学宋徽宗赵佶,也属“瘦金体”,但却别树一帜。除了纤细刚劲是脱胎于赵子昂,其秀峭娟美则是贯通他家。然而,陆文郁先生却从不让他的弟子学习他的书法,而是让他们追根溯源,学习古人。

  李世瑜先生曾说:“家姑非常喜爱陆老的字,常以陆老的书法为楷模加以摹写,以至在题画时自己的签名都不敢有丝毫走样。陆老对此很不满意,要她认真临摹文徵明的小楷。他说他自己就是学写文徵明,参考了宋徽宗,才创出了他现在的书体。如果她不学文、赵而学陆,岂不‘愈趋愈下’!此后她果然很多年都临文帖了。”其实陆文郁的书法也在变,到了晚年,他的书体愈加苍劲粗犷,多作大草,不再是铁画银钩的“瘦金体”了。

  陆文郁的绘画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他是从植物学的角度进行绘画研究与创作,对各种花卉进行观察、剖析、分类,再以艺术手法把它们投影到画面上,因此从结构到设色无一不是植物的真实写照。他曾在天津创办城西画会、蘧庐画社等美术团体,传播美术理论和绘画技法,倡导他所创立的“植物学画派”。他一生除作画之外,还写过许多文章,有多部著作传世。其《蘧庐画谈》是他根据自己在蘧庐画社和城西画会的讲稿编写而成的,是学习绘画的教材,也是他绘画思想和绘画实践经验的总结。

  陆文郁先生认为:“画学一门,虽是一种很高尚的艺术,亦当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近及远,若仅崇尚高谈阔论,实无补实际,吾国各种学术向来是笼罩在文学势力之下,无论叙说哪一门学问,皆须锻炼文法,只顾声韵铿锵,有时于正题反少发挥。”他特别提出:“只有清朝邹一桂所著《小山画谱》才算是将花卉一门发挥尽致,但又拘于文法,不能剖析清楚,又因为邹氏到现在已隔二百多年,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应用的需要了。”

  他推崇清朝邹一桂的《小山画谱》,他说:“《小山画谱》又有所谓四知。曰,知天、知地、知人、知物,并谓四知之说,前人未发……所谓知天……所谓知物……欲穷神而达理,必格物以致兴。以上四节所说,归总就是最末两句,欲穷神而达理,必格物以致兴,所以习绘画,绝非几张稿子,或是古人的几幅,终日在室里摹写,便算会了……就算画家,知此则必须按照植物学家的自然观察,及采集标本,彼则研究其种类,图写其形态。吾则于此之外,更须由笔墨间表现出自然美,及笔墨的美。”由此可见,陆文郁之所以对植物学十分感兴趣,是受到邹一桂《小山画谱》的启发,他研究植物学也是为绘画服务的。加之他有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经历,无怪乎后人称其为“植物学画派”了。

  陆文郁的花卉代表作为《百花长卷》。此画卷近五米长,卷中画有前人所未画过的珍奇花卉,水墨氤氲,花团锦簇,设色姹紫嫣红,笔墨恬淡脱俗,深受人们喜爱。该画卷不仅是一件绘画艺术珍品,而且也是一份稀有花卉的珍贵图像资料。陆文郁青年时代曾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宣统元年与顾叔度等人创立“生物研究会”,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出版《生物学杂志》,获南洋劝业会铜质嘉禾奖章。《百花长卷》正是他对各种花卉进行观察、剖析、分类,再以绘画艺术表现出来的。

  陆文郁在不懈地研习花卉的同时,也常画禽鸟,如杜鹃、鸳鸯、鹦鹉、鹧鸪等。他曾将外国奇禽画入国画中,奇花异禽,鸟语花香,前所未有,独具风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