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读书
荒诞剧、辛酸泪以及痴人的热望(图)
乌兰其木格
《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李西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李西闽的小说世界中没有歌舞升平的盛世愿景,也没有浪漫的乌托邦幻梦,只有人世间孤独而残缺的个人和物我间杂的迷离彷徨。然而,在冷峻谛视世情和奇诡的想象背后,潜隐着作家对人类灵魂迷失的嘶哑呐喊以及对生存现实的忠实警示。

  可以说,闽西地域文化的持续滋养与中国古典鬼魅叙事传统奠定了李西闽的写作理念和知识谱系。此外,作为一位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李西闽亦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欧美文学多元话语的影响。系于此,其出版于2023年的小说集《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集中探讨了欲望、孤独、荒诞与死亡,作者以奇诡的想象和严肃的人性拷问撕裂了时代的华幕,在敬畏和惊颤中传达浮生无寄的旷古愁绪。

  与启蒙主义将自然万物统统祛魅的做法不同,李西闽笔下的动物、植物均被重新复魅,物与人互为转化,浑然一体,闪烁着奇妙的诗意魅影。

  值得注意的是,李西闽虽对非理性的神秘文化进行了传神的描述,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现实世界异化人生的理性剖析。在清醒和伤痛中,作家以魔幻和荒诞的艺术手法折射现代人的精神肌理,在幽冥玄怪中透露历史的秘密与人性的幽微。在《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这部小说集中,李西闽不无痛苦地拆解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温情面纱,描述出物质主义时代情感结构的巨大变迁。李西闽的小说揭示出潜藏在世俗生活中的黑暗与惯性,以痛苦和哀悼的笔触感叹金钱欲望对人性的异化和吞噬。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丧失了温情,敌视、嫉恨、伤害成为常态。譬如李四喜对傻儿子李金生的毒打与抛弃;(《鼋鱼》)向文明、向想想父子对向婷婷的吸血与谋杀;(《软弱》)莫晓怀对堂妹莫茹的控制和杀害;(《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朱大奋得知“我”与富婆廖榕树恋爱后的嫉妒与破坏。(《雀斑》)阅读这些篇章,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普遍陷于分裂和隔膜中。互爱互助、互相体恤、淳朴友善的人际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寒凉、冷漠、畸变与分裂。在追问存在,拒绝妥协的勇气加持下,李西闽常常在小说中设置“审父”的情节。父亲们不再是伟岸光明的形象,他们非但不能够给后代提供温暖和庇护,反而成为异己力量实施着压榨和伤害。在此,李西闽发现了“父亲”们本真的面目——他们是我们生存焦虑的源头,更是恐怖梦魇的始作俑者。

  阿兰·巴迪欧曾言,“是什么将爱置于濒死的边缘?自然是当今时代的个人主义,一种将一切事物在市场上明码标价的必要性,一种可定义当今社会所有个体自私行为的逻辑。” 在情感结构已然发生巨大变迁的当下,李西闽不愿做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他以清醒和冷静的目光对世情和人性进行揭示和披露。《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这部小说集在充当时代备忘录的同时,体现出作家对生死、善恶和万物的哲学参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痴人般的辛酸泪与荒唐言的背后,李西闽婉曲而不倦地诉说着他写作的初心与丹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