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文化中国行
粉墨氍毹 演绎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古韵今声 开启历史遗存时代新篇~~~
~~~
~~~
~~~专家:淘汰从业者的不是AI,而是熟悉掌握AI的人
~~~
体育赛事“三进”活动开启新尝试 国际田径街头挑战赛引关注~~~
WTA1000罗马站~~~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工智能时代 电影或将重生
专家:淘汰从业者的不是AI,而是熟悉掌握AI的人
本报记者 张钢

  日前,由中国电影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主办的第四届文化强国论坛在中国澳门举行。业界专家围绕“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助力电影强国建设”议题发表见解,认为人工智能将给电影行业带来生产力的解放,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有充分的现实感,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已给电影从业者带来危机感,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做出大胆预想,人工智能时代,电影或将重新诞生。他说:“人工智能给电影带来的影响,比当年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都要大。今年,已有一部完全没有人工拍摄的电影长片诞生。当前,无论电影产业、生态,还是生产方式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一些中低端重复性劳动,对电影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好地借助人工智能赋能电影,否则的话,‘你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但是你会被更熟悉掌握人工智能的人所淘汰’。今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特别提出要尊重艺术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律,电影人需要头脑更加清晰地迎接挑战,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作品。”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说:“人工智能对电影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电影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二是未来电影会不会有新的形态,会不会产生新的叙事方式,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确实改变了传统的影视教育方式。去年,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办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图形计算的班,今年已经有了成果。用人工智能教学,直接从影像语言入手,呈现的就是电影语言。用这种方式生成的作业和作品,反过来再去分析,学生就能更加深入了解什么叫电影语言,这对未来的电影教育有很大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赋能,有益于电影强国的建设。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表示,目前,好莱坞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占有率依然排名第一,原因就是他们的商业类型片成熟发达。电影类型是能够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储存和复制的,如果中国电影人运用AI加强类型片叙事,融入情感,就能使中国电影讲故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此外,很多艺术片因为制作经费少而限制了作品表现力,但如果使用AI技术,就可以有更大空间和自由,充分表现导演的个性和才华。因此,中国电影必然要拥抱人工智能,当然还需要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比如版权问题,这方面中国电影人可以与世界各国交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管理,但不能因噎废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