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一、根本保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证。国家安全具有全局性、复杂性的鲜明特点,必须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实践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确保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越走越宽广。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顶层的制度设计。健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制度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治本之策,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在健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方面,强调系统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的决策部署,就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要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二、关键举措: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
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意义。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我国国家安全能力的需求所在,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眼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在实践中,关键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增强风险意识,坚持辩证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要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的殷殷嘱托,提高城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赋能,有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智慧城市。要将韧性思维、风险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新等各个环节,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
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学深悟透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把国家安全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实现两个新格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强大合力,聚力打好国家政治安全保卫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塑造良好外部环境主动战、社会安全防控整体战。
三、人民防线: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保护人民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坚持把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作为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持续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公益宣传。
坚持群众路线,是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国家安全工作始终,确保国家安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径需要长期坚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KS15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