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颛顼“绝地天通”与
巴别塔故事有什么异同?(图)
郑渝川
《文化困知录》,冯天瑜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优秀学术普及著作,收录了冯天瑜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探析中华文化源流,考究中华元典智慧,提供领略中华文化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指引。

  考察世界各主要的古文明,不难发现,支撑这些古文明发展传续的根本就在于各自的文化元典。希伯来元典《圣经》充满了对彼岸世界的向往、追求、恐惧,提出人的一切受领于神,人有“原罪”需要救赎。而在印度吠陀系统的有神论,提出的是诸神并立,且服从于绝对者,这个绝对者就是宇宙规则。印度的《奥义书》阐释的是宇宙法则的规则。古印度塑造的梵天诸神,与古希腊的诸神一样,也有嫉妒、不和、背信、贪欲、骄傲、怯懦等毛病。

  本书作者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曾担任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之一)等职务。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文化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中华元典精神》《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作品,其中《中国文化生成史》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好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汤用彤学术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书中深入考察分析了古文明的文化元典。在他看来,中华元典系统与希伯来、印度元典系统有着迥然相异的旨趣,更加强调人的作用、人的崇高。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发展出鬼神意识、宗教意识,比如商代就有“殷人尚鬼”、“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做法。到了西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殷商的做法,仍然通过卜算来问鬼神,但国家统治者也设法加强对充当神、人媒介的巫祝等宗教职业者的控制。

  冯天瑜先生在书中特意提到了与《圣经》中“巴别塔”故事有所类似的一个典故:《国语·楚语下》记载了传说中的颛顼“绝地天通”并予解说“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绝地天通就是绝地民与天神相通之道。表面看,这与《圣经》里的巴别塔故事相似。但巴别塔故事其实展示的是神为了削除人的威胁,实现分而治之,所以愚弄、戏耍了人类族群。但中国的绝地天通其实是人间的王竭力操控神—人关系。

  所以,冯天瑜先生在其所著的《文化困知录》书中指出,通过中华元典中的“绝地天通”,就能发现,这其中虽然表面沿袭着神道观念,但实际上是人学原理,所以西周以后的中国,神学逐渐从属人学,国家控制宗教,君权凌驾于神权之上,重神转为重人。相较之下,在宗教至上的欧洲中世纪,往往是宗教控制国家,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

  相类似的证据是,《尚书》记载,殷纣王的兄长微子见纣王昏庸、不听规劝,而执掌神权的父师商量,获知百姓偷盗祭祀天地神灵的猪牛羊三牲,却没有受到惩罚。这意味着,当时的人们对鬼神,还有神权及其庇护的君权均予以鄙视。

  《文化困知录》书中指出,中华元典具有世俗性,并不是否认中华先民没有宗教意识和创建宗教的实践,而是指中华元典精神的重心在“入世”而非“出世”,所以精英知识分子通常以现实政治为务,而政治从神学中剥离出来,这也是《左转》所称的“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取决于用人的恰当、民众的拥护、时势的趋向,“礼神”可以有,但也不是必需的。

  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所诵读的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讲述的都是平实的人生道理,没有人格神上帝,没有人格神上帝的创世纪,也不曾提及关于彼岸世界的描述,更没有人的“原罪”。所以,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坚决反对康有为倡议孔教为“国教”的倡议。

  书中指出,中华元典立足世俗,升华出超越性精神追求,最终被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中还就此探讨了中华元典对于外来宗教进行的本地化改造,也就是将现世化倾向注入其中的具体做法。

  《文化困知录》这本书分为六个板块,分别谈及中华元典终极关怀等议题的文化史部分,中国国名来由、革命概念来由、科学和共和概念演变的历史语义学部分,农耕文明、循环经济等文化生态概念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生发,明清文化议题,中日文化交际议题,文化史研究的个人感悟等。全书内容坚实,覆盖广泛,书作者纵论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析了中外文化交流并予对照鉴赏,集合了冯天瑜先生毕生研究成果,以纲要式的方式予以呈现,是文化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