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马迁简册著书为图案的邮票、发行首日邮戳,附以题诗剪报:“为历史设计归宿的庋框,在传记体里安置帝王将相,并未忘耕者、商人与儒生,还有揭竿而起的陈胜和吴广……”我制作的这件集邮明信片,张岱年先生题字:“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
那时,晚报有块书摘版“开卷”,每期刊头为一文化名人照片。所载张岱年先生影像,是我拍摄的。一位耄年长者,满头银发,戴眼镜,持书册,端坐于沙发上,背后是一溜书柜,玻璃柜门里被书籍塞得满满的。照片下文字由先生提供:“张岱年,生于1909年,原籍河北省沧县,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2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等,有《张岱年全集》八卷。”一些学会职务被先生略掉,如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张岱年生长于书香门第。小时候,父亲为他的居室撰联,以寓勉励:“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他行三,学生时代投稿《大公报》用“季同”笔名。长兄崧年,字申府,五四时期的活跃人物。天津觉悟社在北京活动的史料中,常见张申府的名字。
张岱年读中学时喜欢上哲学。1931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读到冯友兰刚刚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写了一篇《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投给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得到编辑嘉许,登载出来。翌年,《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成为他的文稿发表阵地,先后发表了《破“唯我论”》《逻辑解析》《关于新唯物论》等。《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的发表,使他成为系统梳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第一人。就这样,三年里30篇刊文,哲学界一颗新星脱颖而出。
对于这段佳话稍有了解,但还是希望得到故事主人公的亲自印证。曾问,您早年那么多重要文章,为什么选在《大公报》上发表?张先生说,当时仍在念大学,思维特别活跃,觉得有写不尽的题目。大哥张申府在清华讲授哲学,为《大公报》主持“世界思潮”副刊,也鼓动我多写。张先生说,还有重要一条,《大公报》是北方第一大报,副刊品位不低,在京津一带有着很大影响力。
长兄对于三弟的推介也是“举贤不避亲”。《外在的实在》批驳主观唯心论,“世界思潮”刊登此文时,张申府附以“编者特记”:“季同此篇,析事论理,精阔绝伦。切望平津读者不可因敌迫城下,心神不宁,遂而忽之。同时更宜信:有作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
这是抗日救亡时代背景下的学术研究。1934年1月25日,张岱年在《大公报》刊文《中国思想源流》,其中写道:“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模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为了民族的复兴,希望创建新哲学,堪称那一代哲人的文化自觉。1936年,张岱年完成哲学名著《中国哲学大纲》。
1997年年初的那次拜访,听讲过《大公报》之后,我请张先生再续前缘,关注天津的晚报,其时副刊正在做博导征文。他允诺写一篇关于哲学的文章,说文章将在2月中旬写出。接着说,“这个年纪,写得慢了,医生讲该把工作放在第二位了。”张先生的文稿如期而至,这便有了《博导晚谈录》征文集里的那篇《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