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品荐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西湖(图)
王小柔
《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老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张岱是明清之际的文化奇才与巨匠。从明末到近代,诸多文人名士对其赞赏不已,从他们留在张岱文集或序或跋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对他的极高赞誉。三百多年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作者老桥,潜心追寻张岱的美学世界,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

  本书通过刻画张岱的人生经历,指出张岱美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及至归隐山林后潜心著述,终臻化境。让我们跟随作者,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张岱的散文《湖心亭看雪》,上学时背得兴致盎然。张岱一生的孤独和痴绝,就藏在这短短的159个字之中。晚明年代,群星璀璨,张岱无疑是其中尤为明亮耀眼的。

  张岱出身名门望族,家业厚泽,少小纨绔,极爱繁华。前半生无心致仕,却在钟爱之事上醉心沉迷,玩出极致。他对散文、诗词、戏曲、园林、音乐、书法、收藏、美食的研究,都达到一个时代的高度,还通晓天文、历法、舆地、文字、音韵、经学、史学等,是众多文人的偶像。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曾在文章《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中写道:“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除了少数的例外(如刘宗周之清秀刻苦,黄道周之笃学正身),可以用‘骄奢淫逸’四字尽之。”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稳定政局,晚明的文人们享受着社会经济带给他们的闲逸。尤其江南地区,距离北方边境很远,边境的紧张局势与日常生活几无关联。无论当官还是隐居,他们都把中国文人的生活追求发展到了极致。这一时期,明代的诗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纵览苏州、杭州、绍兴地区文人们的活动轨迹,就可以看出在当时,“玩”是一种极为盛行的生活方式,张岱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但成就张岱传世声名的,是他后半生的人生巨变。明朝覆亡后,张岱成为前朝遗民,“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从此隐居著书,闭门谢客。在漫长的余生中,他笑看饥寒,无畏窘迫,记已成梦忆的“一饷之欢”,书负重前行的“千秋之志”,终成一代文化巨匠。

  总觉得张岱和苏东坡很像,无论生活以何等面目出现,都能轻松化解,让自己好好活下去。

  张岱爱佳茗,世间名茶犹觉不够惊艳,他便与三叔张炳芳取龙山瑞草,招募茶农,潜心钻研,最终以禊泉水,配茉莉花,制得独一味的兰雪茶——“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此后兰雪茶声名大振,禊泉水一壶难求,隐居多年的“茶神”闵汶水也叹服于这位“茶痴”,与之成为忘年交。张岱对茶的爱延续了一生,即使后来逃逸到山里隐居,喝不到好茶,犹记得当年兰雪茶的缕缕沁香。在《陶庵梦忆》里关于茶的篇章中,可以领略张岱对茶的研究、鉴赏水平。重要的是,他对茶的描述绝不同于其他作者教科书式的讲解,嚼之无味,读之欲眠。张岱把对茶的认识带进人物、故事和环境,使人读来耳目一新,兴味浓浓。

  张岱爱美食,吃遍天下亦不足够,认真起来就连祖父也敢忤逆。他遍查古籍,修订祖父张汝霖与诸位吃货老友所著的《饔史》四卷,成《老饕集》,自信满满地说:“虽无《食史》《食典》之博洽精腆,精骑三千,亦足以胜彼羸师十万矣。”

  张岱爱庭园,拜家境所赐,实践出真知,对园林建造深有见地。他提出的诸多理念,至今仍为江南园林建造时所参考。昔日他挚爱的“快园”,开门见山,开窗见水。顺治六年,绍兴破城已逾三年,他仍然念念不忘,便从隐居的乡里搬了回来。“于惟国破,名园如毁”,他有那么一瞬间的伤感,但他又说:“园亭非昔,尚有山川。山川何有?苍苍渊渊。”这是张岱的达观,是失去之后仍能握在手心的那一寸难得。

  “有何可乐?南面书城。开卷独得,闭户自精。明窗净几,蔬水曲肱。沉沉秋壑,夜半一灯。”总会在这样的时刻想到故人,可如今即便故人来访,兰雪茶也是没有了……明朝覆亡后,张岱的诸多亲朋纷纷选择绝路,他以前朝遗民自居,绝不自戕,立誓要为明朝撰写一部真实的历史。《石匮书》五易其稿,九正其讹,历五十年而成。那时的他大约想不到,自己要在飘摇中确认坚持的意义,直到鲐背之年。

  张岱留下的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其他如《夜航船》《琅嬛文集》等也堪为佳作。最使人惊叹的是明史的写作。此时的他已是一介布衣,在那个饥寒穷困、信息极度闭塞的年月,经历了什么样的煎熬,就不得而知了。

  在·线·阅·读

  把美食写成诗

  明朝人对于美食的追求,现代人简直无法想象。张岱写过《咏方物》三十六篇,盛赞各地的美食。把品美食的感觉写成诗,没有一点文人功底还真不行。

  先看看他的一首写苏州名吃的《带骨炮螺》:“炮螺天下味,得法在姑苏。截取冰壶魄,熬成霜雪腴。一甜真彻骨,百节但知酥。晶沁原无比,何惭呼酪奴。”乍一听名字,我也以为是一种海鲜,其实是苏州有名的一道甜点。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提到过这个“带骨鲍螺”,鲍鱼的“鲍”字,也有人称之为“炮”,或者“泡”。其实,这道甜品是用牛奶提炼出的乳酪制作的,因为形状似螺,所以叫“鲍螺”。张岱对自制乳酪非常热心,和叔叔一起钻研,有诗为证:“一缶山牛乳,霜花半尺高。白堪欺玉汁,洁亦溷珠胶。酪在讵能割,酥融不可挑。空山养清寂,用以点松醪。”大概是觉得用诗描述有所局限,又另写一篇小品文《乳酪》,来详细解说:“乳酪自驵侩为之,气味已失,再无佳理。余自豢一牛,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人肺腑,自是天供。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为了制得上好的乳酪,竟然亲自豢养了一头牛,也是资深老饕所为了!在这样的乳酪中加入少量“蔗浆霜”,熬之、滤之、钻之、掇之、印之,所得“带骨鲍螺”,天下称至味。可惜的是,这道美味“其制法秘甚,锁密房,以纸封固,虽父子不轻传之”,我们今天只能靠文字去想象了。

  张岱对杭州的美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比如他提到的招庆烧鹅。有诗赞曰:“烧猪思佛印,招庆以鹅名。焦革珊瑚赤,深脂冻石明。腯肥刚七日,鬯匕慰三生。方晓羲之爱,何曾为唤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提到了烧鹅。“杭州烧鹅,为人所笑,以其生也,不如家厨自烧为妙。”看得出,袁枚对杭州烧鹅不太认可,不过老人家也可能吃得不太对。既然张岱对招庆烧鹅如此推崇,那也不是白说的。再说了,张岱吃的时候,袁枚还没出生呢,这菜传了几代,越传越走样亦有可能。

  张岱在诗中说:“羊肉夸乌镇,乳羔用火煨。沈犹朝饮过,贾客夜船来。冻合连刀斫,脂凝带骨开。易牙惟一熟,不必用盐梅。”按照张岱诗中的食材和做法,乌镇羊肉应该不难吃。只不过不知道今天在乌镇能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羊肉了。说起乌镇羊肉,当地有一个传说。明嘉靖年间,乌镇有一家湖羊肉馆,他家的羊肉膻味很大,顾客不多。老板怀疑是伙计的问题,辞掉了他们。次日凌晨,伙计气愤难平,将伙房外面堆着的萝卜、甘蔗梢倒进了炖羊肉的锅里就离开了饭馆。老板到厨房去看羊肉,感觉跟平时不太一样,于是尝了一块,膻味全无,且香软可口,于是赶紧追回伙计,增加工资。此后,乌镇红烧羊肉必与萝卜、甘蔗梢、红枣之类相伴,乌镇羊肉声名鹊起。传说不知真假,毕竟品牌都有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