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判断,明确了科技创新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到地方考察调研的机会,一次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同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重大科研进展,研究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释放了始终聚焦科技创新的鲜明导向。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天津电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天津市和国家电网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牢牢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作用,以数智赋能助力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全面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全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电力发展之路。
职工创新——
让有创新梦想的人心无旁骛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考察时听取了“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有关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工作汇报。总书记强调,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国网天津电力坚持把职工技术创新作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为职工扎根一线、立足岗位创新搭建载体和平台,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张黎明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电网抢修一线坚守37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蓝领创客”。他常跟身边的人说:“只要是保证一线工人人身安全方向的研发,就是我们职工创新研发的方向;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是我们职工创新的方向。”
2022年,经过调研,为解决老旧小区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张黎明带领职工创新团队研发出移动共享充电桩。目前,移动共享充电桩已经在天津市20个站点推广应用23台,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如今他正在研究一款适合狭小和不规则停车空间情况的“伞型”充电桩,继续加大服务民生的创新力度,满足更多老旧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
如何让更多像张黎明一样的职工心无旁骛创新追梦?
国网天津电力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连续两年召开创新大会,建立健全组织协调、项目管理、支撑保障等机制。结合职工创新“小、快、灵”的特点,每年给予每个基层单位一定的创新基金,并对重点项目进行“资金再扶持”。同时大力推进平台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主阵地作用,目前已拥有全国示范性劳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建成6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9个专业级创新工作室联盟,打造“一室两基地多联盟”创新平台矩阵,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全国劳动模范黄旭带领创新团队完成“五交三直”八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为枢纽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等10个创新项目开发建设,填补多项技术领域空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华带头研发电缆接头自动打磨剥切机器人,为城市大范围电缆线路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国网天津电力开创出“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新局面。
近5年来,国网天津电力累计产出职工创新成果2000余项,其中113项成果荣获省部级、行业级及以上职工创新奖项,50余名职工成长为省部级及以上劳模工匠,新时代产业工人“群体先进”队伍不断壮大。
张黎明深有感触地说:“工作是快乐的,创新让工作更快乐。”
国网天津电力优渥的创新土壤激活了职工创新的一池春水,成为职工队伍立足本职、岗位创新的动力之源。现在,众多“创新蓝领”“金牌工人”的创新梦想正在天津电网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开花结果。
青年创新——
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再攀高峰
2月25日,在国网天津电科院高压试验大厅内,国网天津电科院员工正对第二代变压器内检“机器鱼”进行功能测试,为迭代升级收集技术参数。“机器鱼”是国网天津电力青年员工在大型油浸式变压器运检领域的一项创新成果,能够有效缩短变压器停电检修时间,提升大型变压器智能化运检水平。
近年来,国网天津电力积极探索青年科技创新路径,搭建青年创新人才交流成长平台,完善青年创新工作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累计培育600余个青年创新项目,带动4000余名青年参与创新创效,助力青年勇攀电网科技高峰。
“青年创新必须与中心工作结合,与生产业务融合,才能提升创新成果的‘成色’,一线青年员工最清楚现场的痛点、难点,更能精准地开展靶向创新。我们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激发青年创新动力和青春活力,让青年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国网天津电力党建部副主任、团委书记赵歌说。
伴随“担使命 建新功”青年创新创效行动启动实施,国网天津电力组建了涵盖多专业的“青年创新柔性团队”,并针对队员专业特长,明确职责分工、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效,让青年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此外,邀请专家对项目创新方向、市场竞争力等进行指导,提升项目技术水平。
“反制装置云台自检合格,探测装置安装稳固,‘天鹰一号’运行正常……”在天津市西青区,国网天津城西公司青年员工利用自主研发的电网防护创新技术成果——“天鹰一号”输变电设备立体安全防御系统(简称“天鹰一号”)开展供电线路安全防护。
2020年以来,在专家指导下,“青年创新柔性团队”历时3年,经过了近百次的实验,逐个攻破数十项难题,成功打造了第一代“天鹰一号”。该装备拥有科技专利10项,让供电线路巡视作业时长从百公里37.24小时降至12.53小时,提升作业效率66.4%,每年可节约作业成本约936万元。
近年来,国网天津电力建立青创联盟、青创精英训练营等载体,引导青年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勇当尖兵,培养了1800余名青年创客,18个项目在全国各类“青创赛”中获奖,并斩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网系统唯一金奖,特色青创项目成果亮相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现了青年创新的风采。
此外,以“青创赛”为抓手,国网天津电力打造青年创新创造主阵地,引入“揭榜制”“赛马制”,精准布局核心关键技术,定期运用“招募制”,组建跨单位柔性团队,推动协同创新攻关,引导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创新实践,为天津电网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创新——
以“大国重器”的担当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参与国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重大科技专项5项,牵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技项目48项,同比提升74%;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3项,同比增加59%;首次在IEEE发布“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导则”国际标准,首次立项ISO、IEC国际标准,首次在IEC牵头成立技术标准工作组……翻开近5年国网天津电力科技创新成绩单,创新发展成果丰硕,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科创体系效能持续发挥。这些成绩是国网天津电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见证,更是电网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天津北辰大张庄智慧能源小镇,“五交三直”八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就像“智能电力立交桥”一样,灵活调节着电流流向和流速,实现电力潮流的主动控制和故障的毫秒级隔离。这项由国网天津电力创新应用的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大幅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抵御能力,有效保障新能源零脱网、设备零损坏、电压零闪动,应用区域供电可靠率超过99.9995%。
2021年8月,以中国科学院程时杰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给出“项目成果实用性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的高度评价,获评“2021年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在智慧能源小镇,用电从来不掉链子。2021年5月至今,厂区电压合格率维持100%,电压波动幅度降低到4%以下,每年减少次品约2.1万件。”北辰天津华泰生物有限公司综合部李童说。
科技创新从“领先一步”到“领跑一路”,国网天津电力构建顺畅的创新机制,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推动“第一动力”向“第一实力”加速转化。
国网天津电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迭代推出“双八举措”和“新双八举措”,从创新体系、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树立了“科技兴企、创新驱动”的明确导向,为全面提升创新工作的质量、效益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同时公司聚焦内外联动凝聚创新合力,强化院士专家引领,在电力双碳中心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聘任周孝信、薛禹胜、余贻鑫、郭剑波、王成山等两院院士担任高级顾问,加强与国家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跨专业跨学科联合攻关,形成同向发力良好生态。
国网天津电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选育,发布科研类专家人才三年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四个一体化”培养思路,制定“一人一策”专家培养方案,赋予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优先权,建立“重点任务+专家”共建机制,公司级科研类高级专家数量增长至7人。
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国网天津电力科技部主任于建成表示:“我们将强化国家级项目及成果攻关,策划实施高水平示范工程,持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一线创新活力,全面支撑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春日奋起,则未来可期。争当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建设的引领者,是对奋斗最好的诠释、对志气最强的鼓舞、对未来最美的期盼。国网天津电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做好“五篇大文章”部署,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国家电网当好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链长贡献天津智慧,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以实际行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锦绣篇章。
文/何铎 潘冬冬 鲁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