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经济周刊·京津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区域热点~~~
泰心医院助力医疗协同~~~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
京滨城际铁路总工程师何设猛~~~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
一飞智控总经理张云~~~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
叠风新能源创始人李智~~~
信息速递~~~
信息速递~~~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
叠风新能源创始人李智
让船舶逐“绿”前行(图)
本报记者 刘畅

  近日,记者再见到叠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叠风新能源”)创始人李智时,他比一年前接受采访时清瘦了些。“那时研发刚完成,接着是做认证、安装上船、试航、优化方案等,直到今年初首台套风力旋筒助推系统才实现交付,这之后业务量越来越多。”他对记者说,“让船舶逐‘绿’前行”是他的目标。

  在秦皇岛海边长大的李智,从小就酷爱船舶。2012年,船舶行业高速发展,他在保税区创立了叠风新能源,代理国际船舶减碳设备。随着船舶减碳需求日益增加,他认为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几年后,叠风新能源开始自主研发风力旋筒助推系统,利用旋筒在合适风况下产生的推力为船舶提供辅助动力,将风能转为动能,助力船舶节能减碳。

  旋筒像个“大烟囱”,看着简单,但要把有十层楼高、几十吨重的圆柱体安装在船上,并让其以最高150公里/小时的速度持续旋转,难度不小。因为在国内没有先例,研发团队需要查阅大量英文原版技术资料,一次次完善陆地样机生产,完成相关认证,再根据实际船型、船况进行实施方案优化,终于在今年初成功交付海油工程“海洋石油226”风力旋筒助推系统,标志着我国在商用船舶旋筒风帆系统技术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基于滨海新区相对成熟的海洋装备产业和区位优势,旋筒从设计研发、制造组装到检测认证等全都在滨海新区内完成,“我们的供应商半数以上来自京津冀地区,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他说。

  眼下,叠风新能源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计划下半年在保税区设立风力旋筒生产制造基地,带动相关船舶配套企业、船舶新造改造项目共同发展,助力航运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