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会客厅
做好创新大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话人:

  周雪松 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李 娜  本报评论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能够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更多发展新动能。

  李娜: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教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齐全。做好创新大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科教资源富集等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周雪松:伴随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正在重塑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这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中遇到的新问题又会倒逼技术创新。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一步,很多时候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就“卡”在这里。加强科创园区建设,建立人才、技术、产业、资本、市场五位一体的转化平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的正向循环,有利于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李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可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与形成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您如何看待两者深度融合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周雪松:除了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两者深度融合还将带动新质生产力实现突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特征,强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支撑。像天津超算中心,就将超级算力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正是在这样的产业化应用中,更多新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前瞻性布局前沿技术研发体系,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间的融合通道,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有了硬核支撑。

  李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还是“从1到N”的产业落地,都需要不同规模企业在创新链条上协同联动、各司其职。

  周雪松:是这样。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企业既是创新主体也是成果转化载体,尤其是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其创新能力和对成果转化的承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融合深度和水平。创新需要投入,还可能承担失败风险,而大企业作为“海上航母”,能抗风浪;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但是船小好调头,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作用的同时,对重点产业链上的优质中小企业予以关注,通过金融活水浇灌、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增强它们创新创造的信心和底气,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李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开放是内在要求。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共同体和以区域为基础的创新联合体,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创新资源、让产业的开放合作之路迭代升级,是促进两者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周雪松:推动两者深度融合,需要高效整合创新资源,而开放协同是重要保障。例如,有的地方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瞄准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布局,吸引科技领军企业加盟,优化供需对接机制。一旦有相关领域技术瓶颈问题需要解决,可以快速集聚各方资源协同发力。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不仅能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能级,还将助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当然,两者融合不能泛泛而谈,围绕具体产业、创新需求谋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融出力度、融出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