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5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5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5周年~~~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5周年
善用“大思政课” 厚植爱国情怀
付 洪 蔡 琛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南开大学时鲜明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厚植爱国情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鲜明底色。新时代新征程,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仅是创造精彩人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和立足点。

  “大思政课”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的“政治大课”

  “大思政课”的提出既是对“以德为先”育人准则的坚守,又是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于党情、国情、世情、学情新变化,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需要,以“大思政课”联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回应“怎样培养人”的时代难题的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扣准学生全面发展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扬的主旋律。

  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挑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致使全球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现阶段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重复或缺位、目标提前或延滞、方法失当或偏离等问题,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佳。

  如何洞察时代,因势而谋?怎样贴近现实,因势而动?“大思政课”成为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举措。要善用“大思政课”讲好爱国主义的“大道理”,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别样的场域环境激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观察社会、体验人生的过程中认识中国、认识世界。要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依托,始终围绕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的政治使命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构建立体化的“大思政课”格局,增强现实关切度,提升时代敏感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彰显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的大担当。

  “大思政课”是用科学真理铸魂育人的“理论大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应当明确,“大思政课”强调实践性,但并非忽视、弱化理论性,只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才能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和理想信念。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对思想的力量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的深刻揭示,为如何实现“用科学真理铸魂育人”提供了指导,理论讲彻底不能脱离现实支撑,只有让事实说话,才能让真理散发光芒。例如,善用“大思政课”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大道理,就必须围绕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聚焦现实中的热点、焦点甚至是痛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态的社会资源,把思政课讲得更“大”,才能引导学生透析谬论、感悟真理、观察现实、敢于斗争,进而在情理共通、共融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我们的教育对象很大部分都是“00后”甚至是“05后”,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质疑解构能力突出,但辨别分析能力不足,因此教育者只有想其所想,才能解其所惑。“大思政课”不是对思政课时空向度、育人要素的简单延展,而是要撬动全域、全程、全要素协同发力的杠杆,聚全社会之力成“大思政课”之势。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既不能让经验主义束缚改革思路,也不能让形式主义桎梏改革动能,要领会何为“大”,为何“大”,如何“大”。要坚持开门办课基本理念,既突出实践导向,又兼顾理论指导、文化涵育,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照,让科学真理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真正吸引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

  “大思政课”是正心明德、激扬斗志的“实践大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政课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改革措施,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成绩可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思政课对现实、对问题的关切不足、不深、不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政小课堂有“小”的特点、“小”的必要,应该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但“偏安一隅”则可能形成思维定势,囿于确定时空又可能生成惰性心理。因此,拓展思政小课堂的时空边界,向社会大课堂索“药方”,乃创新之举,乃规律使然。一定意义上,“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教育者的视野要“广”,“大”在教学实践的边界要“阔”,彰显的是办课的不同境界,体现的是“理论思政”和“实践思政”的有效融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基于“大思政课”的实践之维,要赋予思政课以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要推动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实现内容、方法、载体等多元要素的供给创新;要打破实践壁垒,拓展思政课堂的时空向度,构建家校社企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多样态立体交互的育人场域,共同“守好一段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当前,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善用社会资源正心明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来激扬斗志,筑牢精神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要以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践行强国使命为抓手,引领学生在实践实干中“知中国,服务中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善用红色文化讲活爱国奉献的榜样故事,既能把红色资源搬进思政小课堂,还能把思政小课堂搬到红色大场馆,搬到人民群众身边,显隐结合、多措并举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要善用国际比较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从容自信、坚定自励,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践行爱国主义。

  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赋予重托。“大思政课”理念及其实践根植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是对“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的创新思考和主动求变。各级各类学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站在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举旗定向”,切实增强“大思政课”意识,强化“大思政课”思维,把“大思政课”建设推向纵深。

  (作者分别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