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
漫话~~~
评论员在现场~~~
深一度~~~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员在现场
给历史文化“制新衣”
孙一琳

  走进天津张园,时空仿佛被重构。

  “里面黑,您拿好这个。”接过神秘商人给的灯笼,游客跟着《津门往事》沉浸式演绎展的“展中人”一路走走停停,学“鬼市”上古董交易的弯弯绕绕,听溥仪的家仆炫耀那些西洋玩意儿,穿过院子来到明亮的主楼,和爱国青年一道为维护国家主权振臂高呼,与我党同志一同潜伏敌人内部寻找敌军防御工事图,在婚房中听一对新人细数天津制造业的众多“第一”……

  跨越了一个世纪,张园在活化利用中不断回应着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城市文脉,靠的不只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融”得好才能传下去。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积累下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脉。如果采取“冷冻式”“封存式”保护,城市文脉就会变成固化的过去,而非活着的历史。而剥离了文化底蕴,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让历史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融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城市文脉的生机与活力才会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中不断被激发。

  如何融合?怎么融好?张园副馆长、《津门往事》沉浸式演绎展的主演傅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文物建筑开口讲故事。”让文物讲故事,还讲得深入人心,就需要找准城市文脉与文旅产业的连接点,做到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利用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尽可能还原当年的真实场景,创新更多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游览方式,呈现出更完整的故事链、更丰富的故事情节,使历史与现实形成新的连接。这样的探索,让文旅融合彰显活力与魅力。

  守得住优秀历史文化的“正”,才能创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文旅融合是给历史文化“制新衣”的过程,无论“衣着”如何华丽、新潮,自身特色和内在气韵丢不得。重庆北碚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里,每一幢文物建筑,每一棵大树、每一块石板都是保护对象,就连墙体上的青苔、藤蔓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百年风土“圈粉”无数;天津杨柳青画社启动“老版复生”工程,用新工艺、新技法“唤醒”社藏古版,解构年画艺术符号,跨界融合出更多可以讲好中国故事的“城市礼物”……深耕历史文化,沿着城市文脉精雕细琢,新业态、新形式、新创意才能有更坚实的土壤。

  传承城市文脉,不仅是记住昨天的故事,也是在抓住今天的资源、创造明天的机遇。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城市的发展也将更加生机勃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