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
这个名称听起来是不是很专业?其实通俗地解释相关内容,就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企业掌握的数据资源可以确定为资产,就像设备、库存那样能用于估值、交易了。
这一变化,恰好回答了一个问题:在新的生产方式下,什么东西能成为资产?
传统观念里,资产不外乎土地、资金、货物、品牌价值等。如今,技术能作价入股,数据、碳排放权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可以说,资产已经有了越来越宽泛的定义。跳出传统视角去审视,会在新空间里发现更多“新资产”。
建立新的“资产观”,需要站在发展生产力的层面看问题。就拿数据资源来说,它不只是提供生产信息那么简单,还关联着先进的算力、算法,可以重新定义生产。它是数字化的产物,代表着智能化发展方向,越是得到充分利用,越能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同样,绿色化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那些能产生生态效益的技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而获得的生态权益,也符合成为资产的逻辑。不同于传统的实物资产,新型资产往往是无形的,需要更敏锐的捕捉与分析能力,找到它们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价值,使之成为新型资产。
更新“资产观”,要围绕提质增效来理清思路。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曾感慨,过去炼钢,铁矿石、焦炭等进料多少、如何配比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现在则靠数字化管控,依据原料成分、环境变化实时监测,随时优化调节进料情况,产品质量上去了,成本下来了。可见,数据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为生产提供精准、有效的决策分析,重塑生产过程、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市场更高端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生产效益。一种事物能不能成为新型资产,价值几何,就取决于能否实现这样的转化。
新型资产的价值往往属于“看得见”但“摸不着”,难以用传统方式定价、确权。尝试推出更多新机制、新方法,尽快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才有利于凸显这些资产的价值。几个月前,有12家企业的数据获颁天津市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如此,企业握有的数据权益归属就更加明晰,可以更放心地将数据打包成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易。类似探索越多,新型资产增值的路径就越畅通。
时代在发展,“资产观”也需要不断更新。把握住那些能解放生产力的新事物,你会发现,“资产表”将越来越长,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