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
漫话~~~
评论员在现场~~~
深一度~~~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之平视线
基层治理不能“粗线条”
金之平

  基层工作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元,想要做好,就不能是“粗线条”,需像绣花一样让治理的“针脚”细密、精准。

  “粗线条”式治理,追求快速见效,但这个“效”不是群众满意的成效,而是为了自己早日交差。工作导向偏了,只求做了、不求做好,伤及的是群众利益,损害的是干部形象。譬如,有的地方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设过渡期,上来就禁止村民散养畜禽;还有的为了实现农村清洁取暖,“一刀切”禁柴封灶。

  与“粗线条”相对的是“细针脚”。聂荣臻元帅说过一句话,“做人的工作,是一项最细致的工作,也是很艰苦的工作,要做得细、做得活”。一项政策举措落地执行的过程,也是与基层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执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统筹共性问题、关注个性问题,因人因事“开方”,把满足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放在首位,才能取得群众受益、满意的惠民成效。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深入群众,从群众意见和建议中寻找“药方”,这是打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的路径。涉及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问村民关心的是什么、烦恼的是什么;关于小区停车、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多向社区居民“取取经”,如此,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这也应了一句话:办法就在群众中。

  基层治理是个细致活,离不开烟火气、人情味。将政策执行与具体情况衔接起来,处理好尺度和温度的关系,时刻将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行动标尺,方能纠正治理中的“粗线条”,以提升治理效能的“细线条”,勾勒出更加细腻美好的幸福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