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瞄准“好不好”用力
孙一琳

  最近发现,家门口多了一趟“微循环”公交。不同于某些公交线路像“贪吃蛇”一样,恨不能把沿线的站点全加进去,导致线路长、效率低,这趟“微循环”公交全程不到4公里,差不多10分钟一趟,在中山门这片区域“走街串巷”,连接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接驳站点,非常便捷。

  如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有了更高期待,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变了,城市建设就要随之转变。像“微循环”公交一样,瞄准“好不好”用力,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如果只求“有没有”,不重视“好不好”,很可能会把民生实事办成“虚事”。据半月谈报道,在一些乡村安装健身设施初期,就没有建立有效的管护制度,最后导致健身器材成“弃材”。这固然是后期无人维护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有就行”的心态导致的。并非大而全就是好,如果不重视细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是对人力、财力、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只有从开始就以“好不好”为建设标准,从细处着眼、往实处用力,才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提升为民服务的质效。

  什么是“好”、怎么算“好”?想要找到答案,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规划通行线路前,选个高峰时段去“扫街”,实地了解道路情况,问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安装无障碍设施前,陪残障人士一同出行,切身感受他们生活中会碰到的不便,用心体会坡道的角度、设施的便捷度,让无障碍通道真的畅通起来。听清“民声”,才能办好“民生”。沉下去了解信息、掌握情况,找到具体需求中的共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形成有针对性的方案,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就能有的放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